•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紮實學黨史,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民族地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綜述

2021-11-05 09:1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題:紮實學黨史,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民族地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綜述

  新華社記者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黨史學習教育中,民族地區廣大黨員幹部認真紮實學黨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走深走實。

  學好百年光輝史

  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民族地區黨員幹部以多種方式深入學習黨的歷史。

  黨史學習教育期間,內蒙古組織數十支烏蘭牧騎開展基層服務活動,烏蘭牧騎小分隊將文藝演出與主題宣講相結合,把黨史知識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融入演出中。“我們特別喜歡烏蘭牧騎的演出,邊看邊學習,十分受益。”牧民秦有川説。

  今年以來,已有十余萬人次參觀者來到雲南省迪慶紅軍長征博物館重溫紅色歷史。據介紹,迪慶州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相結合,開展幹部群眾重走長征路活動,在農村廣泛開展紅色公益電影放映,開展“頌歌獻給黨”“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等宣講。“通過學習黨史,我們更加認識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民族大團結的局面來之不易。”全國人大代表、迪慶州中級人民法院書記員李金蓮説。

  要讓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就必須做到宣講題材貼近群眾。烏魯木齊市委網信辦駐山西巷社區“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隊結合日常入戶走訪,從老黨員身上收集整理了許多啟發人、鼓舞人的先進事跡,組織開展“讓群眾認識身邊的無名英雄”活動,讓社區居民感受紅色歷史。新疆退役軍人事務廳為黨員幹部量身定制學習方案,推出微黨課、音樂情景劇、體驗課程等,覆蓋黨員5.5萬餘人。

  服務群眾辦實事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民族地區黨員幹部積極為各族群眾辦實事,助推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官廳鎮薛莊村的黨員幹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開展面對面宣講。

  薛莊村駐村第一書記付永介紹,辣椒是村裏的主要農作物,但因為農戶缺乏種植技術和預防病蟲害知識,導致收入不景氣。針對這一情況,薛莊村黨員幹部帶著農技專家挨家挨戶到府服務。村民徐沛説:“過去辣椒受病蟲害影響,今年本來打算不種了,村裏的幹部帶專家到府手把手教技術,辣椒肯定能豐收賺錢!”

  梵瑞社區是貴州省江口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社區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幫助群眾圓夢“微心願”。

  江口縣凱德民族學校三年級學生姚欣怡的“微心願”是想要洋娃娃和文具盒,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洋娃娃可以陪伴她睡覺,讓她不孤單。了解到姚欣怡的願望後,社區幹部給她送去了洋娃娃和文具盒。除了幫助實現“微心願”,社區還組織志願者為放學後的孩子們講解作業,教他們打羽毛球、跳繩和下象棋,幫家長們解決放學後孩子照看這一難題。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切實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濃溫情。

  攜手奮進向未來

  當前,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民族地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

  在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的一間教室裏,學生卓措措毛在準備下一期班會課的內容。卓措措毛説,她會在“學習強國”上了解最新的時政要聞,還會與同學分享。她介紹,學院通過組建“心橋”微思政大學生宣講團,鼓勵學生宣講黨史學習感悟。“這些日常積累對學生成長和職業發展會産生深遠影響,我們要抓好這方面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民族地區人民教師。”學院機關黨支部書記劉雲峰説。

  近年來,經過持續奮戰,廣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實現全面小康的來路上,各族兒女感受到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巨大力量。”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班忠柏説,“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各族兒女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面向未來,各族兒女將攜起手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以曠野為教室,以親歷為教材。在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扎東特委舊址前,老黨員邊瓊席地而坐,動情地講述自己的翻身經歷,樸實的發言贏得陣陣掌聲。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立足這樣的歷史節點,西藏組織各類宣講團,大力宣講百年光輝黨史和西藏7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在聆聽中常被打動。一部社會主義新西藏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西藏各族兒女艱苦奮鬥、犧牲奉獻的歷史,我們要更加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貢獻力量。”西藏阿裏地區政協副主席衛東説。(記者王琦、高蕾、董博婷、陳尚才、高晗、楊穩璽、字強、張子琪、侯維軼、吳思、農冠斌)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