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質與優勢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鏈條,包括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社會民主、基層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蓋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民主過程的一切領域,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有機統一。實踐有力證明,這一完整民主制度鏈條,切合人民民主的真諦,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充沛的政治潛能。
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特徵,又是進一步推進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創造性地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更加深入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確保人民當家作主權利更加具體更加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和各項工作上來,指明瞭根本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最真實民主
馬克思深刻指出:“不是國家制度創造人民,而是人民創造國家制度。”這一重要論斷,不啻是對民主的固有本質和內在邏輯的最精闢揭示。
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歷來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價值觀。黨從成立那天起,就始終高舉人民民主的光輝旗幟,矢志不渝為實現人民解放、爭取人民民主而不懈奮鬥。在中國這塊東方大地上,民主從思想理論到偉大實踐、從局部實踐到全局實踐、從價值理念到制度形態、從制度體系到治理機制,貫穿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覆蓋治國理政的各環節,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這不啻是近代以來中國發生的最根本巨變,是中國共産黨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最偉大貢獻。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偉大成就,也是進一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前提。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開闢了新境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新時代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多維度價值意義。其一,人民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出發點。保障人民主權,增進人民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黨領導治國理政、發展民主政治的根本依據。其二,人民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依靠力量。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歸根到底就是要贏得民心、守住人心,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的主體力量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其三,人民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使人民享有真實的選舉權和廣泛的參與權,不斷增強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核心價值。
建構完整制度鏈條的全覆蓋民主
經過百年奮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形成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鏈條。這一制度鏈條包括以下幾部分。
一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當代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和突出優勢是通過民主選舉和民主立法,實現黨的主張、人民意願與國家意志相一致。
二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是當代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這一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和突出優勢是民主協商,通過多種協商渠道,廣泛集中民智、增進民主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
三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通過民主的渠道和形式實現民族平等和團結的偉大政治創造,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選擇和基本制度保障。這一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和突出優勢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是確保人民群眾廣泛民主權利,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制度安排。這一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和突出優勢是,在廣泛民主參與基礎上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漫畫: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鏈條,包括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社會民主、基層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蓋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民主過程的一切領域,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有機統一。實踐有力證明,這一完整民主制度鏈條,切合人民民主的真諦,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充沛的政治潛能。
保證人民民主參與權利的最廣泛民主
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和本質就是人民對國家生活的全過程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開闢了人民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政治生活的兩種基本形式:一是選舉民主,二是協商民主。選舉民主的核心在於公平競爭,協商民主的核心在於廣泛參與。
人民通過公平競爭和依法選舉,組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利,從而實現“權利”向“權力”轉移、“權力”代行“權利”職責,這是維繫國家運作、推進國家治理的必要選擇。建立在公平競爭基礎上的選舉民主,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根本制度安排,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渠道。
北京市區和鄉鎮人大換屆選舉工作已全面展開,東城區宣傳發動和選民集中登記工作正在進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選舉民主不是萬能的,僅僅依靠“票決”不可能完全解決國家治理中大量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因此,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選舉制度程式,確保選舉過程的公平性與公正性,而且需要廣泛的民主參與機制,依靠民主協商的力量共同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種種實際問題。只有通過各種制度化協商平臺使人民群眾經常地廣泛地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才能既有力激發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國家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設的熱情,提升運用有序民主參與力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有效防止和克服民主參與渠道不暢而導致的某些非制度化參與現象和過激化參與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説,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這兩種基本的民主形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構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強大制度力量。
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包容性民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之所以愈來愈彰顯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當今世界各種民主制度和價值理念競爭比較中愈益彰顯出鮮明特色和特有優勢,一個根本性原因就是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基點上牢牢把握住“民主的真正意義”,這就是:廣泛凝聚力量,形成最大公約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奮鬥。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也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動力。
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建立在平等和包容基礎之上。這正是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有品格和制度成效。在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社會成員多元化政治價值訴求突出表現為對平等的更多價值期待——人民不僅期待結果平等,希望從國家現代化發展和社會民主進程中享有更多更加平等的民主權益;而且期待過程平等,希望有更多平等的機會參與公共治理,充分表達自己的民主權利和民意訴求。結果平等與過程平等的有機統一,正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題中應有之義。
平等與包容緊密相連,構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兩個基礎環節。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包容性民主。在人民當家作主這一共同政治價值下,最廣泛地包容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凝聚一切政治團體和社會力量,形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創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這是中國式民主的內在優勢和本質體現,也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礎。實現和鞏固這樣一種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就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充分釋放社會主義民主的包容性功能。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尤其是協商民主涵蓋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別和各方面人士,具有極大的政治包容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主政治發展實踐有力證明,正是協商民主特有的功能和制度優勢,賦予全過程人民民主以深邃的發展邏輯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係山東大學特聘教授、濟南大學政法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政治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