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匯聚起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磅薄力量(和音)

2021-10-30 10:0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中國始終致力於促進國際社會深化夥伴關係,提升合作水準,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征程中取長補短、互學互鑒、互利共贏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可持續發展,關係人類前途和未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表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指出,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講團結、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贏,福澤各國人民。面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複雜形勢和諸多挑戰,中國堅持多邊主義,以中國理念和實踐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充分彰顯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的大國擔當。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於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面對全球氣候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國始終主張通過制度和規則來協調規範各國關係,反對恃強淩弱,規則一旦確定,就要有效遵循,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這是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國際社會的基本共識。

  為凝聚多邊主義共識,合力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積極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國呼籲國際社會緊急行動起來,全面加強團結合作。從引導和推動《巴黎協定》等重要成果文件的達成,到推動發起建立“基礎四國”部長級會議和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等多邊磋商機制,從積極協調“立場相近發展中國家”等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立場,到積極參加二十國集團等框架下氣候議題磋商談判,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多邊進程持續向前。

  當今世界,人類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應對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需要國際社會同舟共濟。中國始終致力於促進國際社會深化夥伴關係,提升合作水準,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征程中取長補短、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中國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底色,攜手各方共建綠色絲綢之路。中國與28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係倡議,成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採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不斷壯大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一項項方案、一次次行動,中國一直為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不懈努力、砥礪前行,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正如國際社會所評價的,“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國方案和中國作用不可忽視”,“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方面,中國走在世界前列”。

  眾力並,則萬鈞不足舉也。應對氣候變化,守護地球家園,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間正道。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國際合作,與各方一道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全面平衡有效持續實施,匯聚起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磅薄力量。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