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外網評:美英澳核潛艇合作不是三國的私事

2021-10-22 20:58: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VCG111348387126.jpg

  美國總統拜登與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以及英國首相約翰遜。(圖源:人民視覺)

  正在華盛頓訪問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10月19日表示,已派遣特別小組調查上個月美英澳宣佈的“AUKUS”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帶來的安全和法律影響。他警告稱,其他國家將會效倣澳大利亞,尋求建造核動力潛艇,這會引發嚴重的核擴散和法律擔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月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三國此舉同不擴散核武器的宗旨和目標背道而馳,如不加以制止,最終甚至可能導致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崩塌。

  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崩塌的擔憂絕不是危言聳聽。AUKUS利用了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中的一個漏洞——《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未禁止無核武器國家建造或運作核動力船舶。IAEA的基本保障監督協議《全面保障監督協定》(CSA)允許無核武器國家將核材料從保障監督中移除,用於“不受禁止的軍事活動”。但是,在核動力堆如何轉讓等問題上缺乏明確規定,IAEA保障監督體系也無法核查動力堆中的核材料是否被轉用於研發核武器。近幾十年來,沒有任何一個無核武器國家利用過這個漏洞。而AUKUS啟動這一核潛艇項目,無異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美英核潛艇使用的是豐度90%以上的武器級濃縮鈾,其向澳大利亞出口核潛艇,必然包含大量高度敏感的核材料和技術轉讓。儘管格羅西強調三國必須與IAEA達成具體協議以確保整個交易都受到監管,但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政策項目聯合主任詹姆斯阿克頓就指出,由於IAEA的相關保障措施並不是自動觸發,其效力更多取決於整個國際社會和個別國家執行規則的意願,國際社會也更難反對或阻止其他國家效倣澳大利亞利用這一漏洞,這個交易“將樹立一個破壞性的先例”,最終“可能削弱保障措施的威懾價值,並使核擴散更有可能發生”。

  正如汪文斌所言,核潛艇動力堆保障監督問題,不是三國的私事,不能由三國説了算,也不能只由三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秘書處説了算,而是應該由機構的所有成員國共同討論解決這一問題所涉及的政治、法律和技術等諸多問題。在各方達成共識之前,三國不應開展核潛艇合作,機構秘書處也不應同三國達成所謂的防擴散安排,以免為擴散行為背書。

  這場交易也再度令美國坐實了“國際社會規則破壞者”的身份,也戳穿了美英澳此前一直宣稱的所謂“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假面。過去多年,美英等國出於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打著“防止核擴散”的大旗,揮舞制裁大棒,對一些國家和平利用核能計劃指手畫腳、大做文章。而現在,同樣為了地緣政治利益,拼湊冷戰色彩濃厚的盎格魯-薩克遜“小圈子”,美英甚至不惜用高度敏感的核技術做交易,將自己簽署和應當遵守的國際條約和規則踐踏于腳下。這種“合則用、不合則棄”的行徑,不但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更是對國際秩序的公然蔑視和破壞。

  實際上,三國協議一經公佈,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就在協議公佈當天,與澳大利亞同屬“五眼聯盟”的紐西蘭就宣佈,將堅持該國的“無核政策”,禁止澳大利亞核潛艇進入紐西蘭;9月17日,印度尼西亞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印尼謹慎地注意到澳大利亞獲取核潛艇的決定,並稱“對該地區持續的軍備競賽和軍事威懾深感關切”;9月18日,馬來西亞總理辦公室在聲明中表示,澳大利亞建造核動力潛艇的計劃可能會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催化一場核軍備競賽。10月18日,馬來西亞外長賽夫丁同印尼外長蕾特諾會晤後舉行聯合記者會稱,兩國對澳大利亞在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框架下發展核潛艇深表關切,擔心澳大利亞核潛艇可能加劇大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競爭。

  任何人都明白,“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如果美英澳真心想成為負責任國家,就應該立即停止核潛艇項目,並同國際社會一道討論如何改進國際機制、堵住核擴散漏洞,共同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聶舒翼)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