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用戶需求巨大,利用率卻偏低 網際網路醫院為何尷尬?

2021-10-21 09: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原標題:網際網路醫院建好更要用好

  近年來,在各項配套政策支援下,我國網際網路醫院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國已有網際網路醫院1600多家,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500家,遠端會診平臺更是遍佈大大小小的醫院。

  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網際網路醫院叫好並不叫座。《2021中國網際網路醫院發展報告》顯示,網際網路醫院真正能實現有效持續運營的不足10%,大部分處於建而不用或淺嘗輒止的狀態。網際網路醫院數量雖多,但規模不大,多集中在醫學諮詢、“挂繳查”等便民服務上,缺乏線上復診、電子處方等核心領域的深耕及業務開展。

  一方面是巨大的用戶需求,另一方面卻是遠端醫療利用率偏低的現實,出現這樣尷尬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缺乏良性運營機制。實體醫療機構建設的網際網路醫院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醫院自身在運營,並未建立市場化的運營機制。由於遠端醫療等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沒有確定的業務模式,物價部門無法核算成本和定價。現實中,有些醫院自行定價,標準不一,不能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這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很多網際網路醫院的醫務人員缺乏積極性。

  其次,儘管國家醫保局已經明確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但各地推進工作進展緩慢,網際網路診療的醫保覆蓋率遠低於線下。比如,遠端醫療中大醫院和小醫院以何種比例分服務費,有多少比例由當地醫保或異地醫保支付,分別付給誰,這些都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網際網路醫療公司想要在全國進行佈局,成為醫保定點單位,需要與各地醫保局分別進行溝通和對接,對於企業來説工作量過大。

  要真正解決網際網路醫院叫好不叫座的尷尬,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疏通堵點,進行更高層次的頂層設計。比如,完善網際網路診療定價細則,探索合理的分配機制,讓醫生、患者、醫院、企業等各方都能受益。同時,提高醫保覆蓋率,打通電子處方流轉、藥品配送等多個堵點,完善配套服務政策,提高醫生線上診斷和溝通能力,打通線上和線下的生態鏈。

  “網際網路+醫療”是大勢所趨。未來,隨著配套政策不斷完善,網際網路醫院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將會逐步得到解決。(吳佳佳)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