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西問中美對話|約翰桑頓:中美關係如何“破冰”重建互信?

2021-10-19 17:52:00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字號

  近年來,中美雙邊關係歷經波折。未來中美如何打破僵局,推動雙邊關係向好發展?中新社特邀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與布魯金斯學會名譽主席約翰桑頓展開對話。

  約翰桑頓是美國著名投資家,曾任高盛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現任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名譽主席。桑頓被視為一名“中國通”,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便以桑頓之名命名。從高盛退休後,他擔任清華大學的教授。2008年,桑頓被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

  現將對話實錄摘要如下:

  王輝耀:您曾談到中美信任的缺失以及重建互信。如今,拜登政府已成立半年多,我們能做什麼?

  約翰桑頓:美中關係將是本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一般來説,我對關於拐點、脫鉤或冷戰等概括性話語持懷疑態度。這類聲明大多是情緒化的、挑釁性的、無益的和錯誤的。我認為我們最好著眼于長期,觀察動態趨勢。

  如果富國陷入爭論甚至相互爭鬥,而其餘大多數國家仍受困于貧窮、營養不良,成為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世界會變得更好嗎?或是強國共同合作,帶領世界走向一個更安全、更繁榮、更和諧的地方更好?答案不是很明顯嗎?

  氣候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引人注目的是,美中兩國領導人正遵循曾在美中關係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可以稱之為周恩來—基辛格模式,或者近年來的劉鶴—萊特希澤模式。有效的模式是美國和中國領導人各自任命一位經驗豐富、得到高度信任的資深人物;雙方一起工作,建立信任關係,解決問題。

  美中兩位領導人都公開表示,將在氣候問題上進行合作,而不考慮其他問題。在氣候問題上的成功將再次證明,美國和中國的合作可以帶領世界走向一個更安全、更健康、更和諧的生存環境。這對兩國和世界都有好處;所有其他棘手的複雜問題都可以通過兩個國家與其他國家合作,為世界人民的集體利益展開闔作。

  2018年,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前的哈德遜河上空燃放起焰火,慶祝中國狗年春節。

  王輝耀:有學者提出,拜登在七國集團(G7)峰會上提出的“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的建議,可以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歐盟投資計劃放在一起考量。中國、德國、法國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也談到中國和歐盟在非洲的合作。您怎麼看?

  約翰桑頓:在美國,有一些人把“一帶一路”定性為中國的地緣戰略計劃,但事實並非如此。富裕國家應在全球範圍內協作,參與到“重建更好世界”和“一帶一路”這些倡議中去,努力為世界其他地區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這樣我們才能建設一個更安全繁榮的世界。

  這些倡議實施起來非常困難。但如果世界能夠協同起來,以高效的方式建設重要基礎設施,為各國帶來好處,這其實是為人類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所以很顯然,我們是應該合作的,這毫無疑問。

  王輝耀:現在中美正面臨國家間人員流動的問題。您如何看待在當下這個特殊時期的跨國人文、商業、旅遊、智庫等方面的交流,如何真正促進雙方在這些領域的交流?

  約翰桑頓:美中人民間的緊密聯繫是十分必要的。我希望年輕人能成為兩國關係的積極推動者。中國有大約4億“千禧一代”,要考慮他們是如何成長的,如何思考未來以及中國的領導層是如何對這一群體的需求作出回應的。對於美國來説也是如此。這些群體之間的聯繫絕對是美中關係前進的核心。

  年輕人之間的聯繫是深刻而廣泛的,包含國家間、高校間、非政府組織間、個體間等多個層次;需要建立相互信任。這可能是避免高層誤判的最好的保險措施。我認為在某些方面,民眾的智慧或常識可以作為一種對抗精英群體的某些不明智決策的突破口。

  資料圖:中美青少年籃球友誼賽。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王輝耀:今年是基辛格訪華50週年。基辛格曾提到,當今中美關係比1971年更加關鍵。雙方是否有可能在50年後以某種方式再次“破冰”?您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又有何看法?

  約翰桑頓:當談論競爭和合作時,我可以理解國家之間的這兩種想法,但我無法理解對抗。對抗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甚至不應該考慮這個概念。

  一個國家究竟應把時間用來爭論或互相對抗,還是把時間用來試圖讓世界變得更好?在我看來,答案是非常明顯的。而我們越早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越應要求決策層把這件共同發展的大事做好,就像50年前尼克松、毛澤東和基辛格他們做的那樣。

  記者:曾鼐 王恩博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