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光明漫評】建設綠色美麗家園,未來可期

2021-10-16 17:24:00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字號

  作者:成山

  10月12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併發表主旨講話。他強調“前段時間,雲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

【光明漫評】建設綠色美麗家園,未來可期

  宋宜桐 繪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的畫卷徐徐展開:

  在秦嶺深處,朱鹮自由起舞弄影,由發現時的7隻繁衍到全球4000多只;野生蕙蘭絢麗綻放,開出了嶄新的春天;在可可西裏,藏羚羊順利跨越青藏鐵路進行盛大遷徙,從保護初期的不足2萬隻恢復到目前的7萬多只;在雲南,野外已經滅絕的富民枳在原分佈地得到有效回歸重建,巧家五針松、漾濞槭、雲南金錢槭等15種遷地保護的植株開花結實……生物多樣性展示著中國的生動與美麗,也見證了長期以來中國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付出的努力,彰顯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效。

  日前,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可以預見,未來國家公園中生態保護與居民生産生活的和諧共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永續發展的圖景。而這樣的畫面也將被無限延展,並在維護自然生態的平衡中得到發展福祉。當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降為“易危”,當長江江豚的微笑被留住,當細葉蓮瓣蘭蘭花盛放在幽谷間……當一個個生物的樣態被留住,一個物種的基因庫也就保住,人類可持續發展才得以貫徹。

  從人與自然危機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工業文明時代邁向生態文明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真摯願望,連接起過去現在與未來,條條項項落到實地。中國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十年禁漁”推進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把擔當寫入了綠水青山間。

  保護生物多樣性,利在韆鞦、澤被天下。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是具體的、實踐的。從昆明出發,慎終如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成山)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