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庫布其綠鎖黃沙再生“金”

2021-10-10 10:1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沙冬青、沙米、沙地柏、沙棘、沙棗、沙蔥、沙白刺……前往內蒙古庫布其億利生態科技中心的小路兩邊種著30多種沙生植物。“這是為了給參加第八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客人們展示咱們庫布其沙漠能種些啥好東西。”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村民高毛虎説。

  9月28日,以“碳達峰碳中和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八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開幕。部分參加論壇的駐華使節沿著穿沙公路實地考察了庫布其治沙新模式。

  庫布其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脊線北部、黃河南岸,海拔高度超過1000米,地勢由北向南呈階梯狀抬升,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沙漠腹地風蝕沙埋嚴重,一度被視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庫布其沙漠每年向黃河岸邊推進數十米、流入泥沙上億噸,直接威脅著“塞外糧倉”河套平原。

  被整體治理的沙漠

  “烈日炙烤下,茫茫沙海地表溫度可以煎熟雞蛋,放眼望去根本見不著一棵樹的影子……”時隔多年,這樣的場景經常浮現在高毛虎的眼前。

  家在庫布其沙漠腹地,常年黃沙漫天,生存艱難,高毛虎初中畢業後就離開村裏去打工。1997年,他得知家鄉要建設穿沙公路,毅然回家加入建設隊伍。杭錦旗位於鄂爾多斯市西北部,庫布其沙漠橫亙東西。作為典型乾旱地區,杭錦旗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50毫米,蒸發量是降雨量的20倍。

  環境惡劣,建設公路並非易事,最讓大家惱火的是:頭天千辛萬苦修好的公路轉頭就被沙土給埋了。怎麼辦?大家想出“栽死的、種活的、養綠的”治理方案:在道路兩旁栽下幹沙柳、玉米秸稈等來設置沙障、固定流動沙丘、防止沙淹公路;在被固定的沙丘上種下牧草和低矮灌木,通過悉心養護讓道路兩側綠起來。“那會兒大家都渴望有條穿沙公路,政府主導,大家出錢出力,全民參與,積極性很高。”高毛虎説。

  從1997年修建第一條穿沙公路至今,杭錦旗修建的重點穿沙公路共6條,總里程達900多公里。如今放眼望去,穿沙公路兩側草木蔥蘢,將一片片沙海染上了條條綠色,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正在庫布其沙漠上“開花結果”。“修建穿沙公路不僅改善了交通,而且可在公路兩側設置沙障,在公路沿線飛播造林,從而控制流動沙漠面積。”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梁長雄説。

  修建穿沙公路只是當地進行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的創新舉措之一。多年來,鄂爾多斯市根據庫布其沙漠化土地類型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採取“南圍北堵中切割”的方式進行科學治理,有效控制了沙漠擴展趨勢,並逐步探索出一套“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産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

  這套模式不僅走進渾善達克、烏蘭布和、騰格裏、塔克拉瑪乾等各大沙漠沙地,還成功走入沙特、蒙古國等國家和地區,為全球治沙開出“中國藥方”。

  目前,庫布其沙漠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治理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綠化面積達3200多平方公里,涵養水源240多億立方米。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沙漠還是沙漠,但是上面有植被了,沙土也逐漸被固定下來,沙漠化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梁長雄説。

  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説:“中國防治荒漠化的經驗和技術領先全球,我們培育出了眾多耐寒耐旱的沙生植物,結合新技術讓很大部分沙漠變成綠洲。荒漠化防治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密切相關的。環境變好了,碳匯增加了,老百姓也能感受到氣候的變化。”

  讓治理效果可持續

  中國荒漠化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1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現在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打造出內蒙古庫布其、河北塞罕壩、山西右玉、新疆柯柯牙等一大批治沙樣板,為治理荒漠化貢獻了中國方案。怎樣才能讓治理效果可持續?鄂爾多斯市給出的答案是堅持用産業化的思路,把防沙治沙與産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廣“農戶+基地+龍頭企業”的産業發展模式。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圖古日格嘎查村民烏日根達來在修完穿沙公路後,決定承包荒沙、造林治沙、發家致富。20多年來,他在沙漠裏累計植綠近10萬畝,目前家裏有1萬多畝林草地,牛羊數百頭(只),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鄂爾多斯市已形成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位一體”和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生態産業綜合體系,全市沙柳、檸條、楊柴、沙棘等林沙産業總産值達到45億元。

  生態環境日趨友好也直接推動了當地沙漠旅遊業發展,近10年,庫布其生態旅遊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近1000萬人次,實現收入24.6億元。

  恩格貝生態示範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劉慧告訴記者,恩格貝生態示範區位於達拉特旗境內,地處庫布其沙漠中段北緣,北距黃河僅5公里,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如今正以生態示範為基礎、以文化旅遊為突破、以新能源新科技為支撐,不斷做大做強林業生態、沙漠農業、科普教育、文化旅遊和新能源五大産業。

  “我從來沒有想像過沙漠會是這個樣子。滿眼望過去都是光伏板,下面還會種植馬鈴薯等經濟作物,這一切都不可思議。中國這種成功治理沙漠、減碳增匯的方式和模式很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參加第八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一位外賓在參觀完庫布其光伏治沙示範基地後感慨道。

  庫布其沙漠太陽能資源豐富,全年平均有效光照小時數達到3180小時以上,發展光伏治沙得天獨厚。光伏治沙基地毗鄰沙漠生態迴圈産業園,光伏發電實現就地消納。

  不僅如此,庫布其治沙市場主體正依託數十年治沙綠化增匯和光伏發電減排的“雙向碳中和”實踐成果和科技創新經驗,積極探索“治沙生態—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綠色化工”綠色迴圈經濟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