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磅微視頻丨赤焰先聲

2021-10-08 22:20:00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字號

  “那麼為什麼我們從前是頂強一個國家,現在變成這個地步呢?”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孫中山先生提出痛徹心扉的發問。

  目睹山河破碎、生靈涂炭,孫中山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業。他創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積極傳播革命思想,廣泛聯合革命力量,連續發動武裝起義。

  1911年10月10日夜,熊秉坤率領湖北新軍工程八營革命黨人,從武昌紫陽湖畔打響反清第一槍。武昌起義勝利後,各省紛紛響應,進而掀開席捲全國的革命風暴。民主革命先行者們一舉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辛亥革命後,曾參加陽夏保衛戰的蕭樹烈,不滿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憤然退伍。他用“楚女”筆名發表文章,馳騁輿論陣地。之後,他加入中國共産黨,找到了改造中國社會的方向,為渴求進步的青年點亮前行的路。

  曾參加武昌首義的劉子通,將教育救國視為新的選擇。他在中華大學、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等地任教,與董必武、陳潭秋密切交往,一起研討社會主義學説,成為早期中共黨員。劉子通還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廣大師生中建立黨、團組織,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培養了一批我黨早期革命家。

  陳雨蒼曾是湖北新軍中一名軍醫,在武昌起義中協助指揮戰鬥。革命轉入低潮以後,他先後到日本和德國進修醫學,在德國接受馬克思主義。回國後,他創辦湖北省立醫學專門學校。在與董必武的交往中,陳雨蒼對馬列主義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1927年春,他加入中國共産黨,此後在危機四伏的戰線上為黨竭盡心力。

  武昌城的槍響,揭開了古老中國發展進步的新篇章,也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準備了客觀社會條件。經歷了辛亥風雲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們,點燃中國革命的赤焰,成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先聲”。

  出品:孫志平

  製片:樊華

  統籌:幸培瑜、韓珅、王志斌

  編導:李俞輝、彭卓

  記者:李鵬翔、余國慶、潘志偉、侯文坤

  報道員:范曉東、劉茜

  配音:董千齊

  包裝:朱宇琪(實習)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