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赤溪村“弱鳥先飛” 久久為功 綠富同興

2021-10-06 21:0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編者按:2018年9月21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集體學習,主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擘畫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中華大地漸次呈現。生活有奔頭、田園秀美、鄉土潤澤、産業現代化……一個個村莊美麗蝶變,一片片沃野展現新姿,越來越立體的鄉村圖景讓人們直觀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和鄉親們不斷提升的幸福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特別策劃《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與您一起感知新時代的鄉村蝶變。

  又是一年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位於“海上仙都”太姥山西南之麓的赤溪村,依舊綠意盎然,鳥語花香。清碧見底的下山溪和款款流淌的九鯉溪依村而繞,晨霧如紗,晚霞如焰,百鳥啁啾,山溪潺潺。

  林木掩映中,白墻黛瓦的赤溪村洋溢著濃郁的畬族風情,一幢幢徽派民居高高挑起馬頭墻,與村外綠意綿延的茶山交相輝映。

  村口矗立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石碑。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中國扶貧第一村”到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的“寶藏”小康村,福建寧德赤溪村成為我國鄉村艱苦奮鬥、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赤溪村。

  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德赤溪村的脫貧成就作出重要批示。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赤溪村幹部和村民代表視頻連線時指出:“我在寧德講過,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你們做到了。”

  下山溪自然村昔日的茅草屋。

  曾經的赤溪村,集“老、少、邊、窮”于一體,是貧窮的代名詞。280多戶村民分散居住在14個“五不通”的偏遠畬族自然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166元,過著“家家竹木屋,頓頓揭鍋難”的艱辛生活。

  1988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剛到任,就為閩東的“三大夢想”思慮和奔波。

  “閩東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關鍵在農業、工業這兩個輪子怎麼轉,我們窮在‘農’上,也只能富在‘農’上。”

  那時,習近平以深入調研起步,建立“四走訪基層”制度,提出“弱鳥先飛”理念,倡導“滴水穿石”精神,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地區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水準上,下決心帶領閩東百姓擺脫貧困。

  1995年春,下山溪自然村整村搬遷到赤溪村,在全國率先開啟扶貧開發的“造福工程”。

  在黨的扶貧政策支援下,赤溪村華麗“蝶變”。10年“輸血式”就地扶貧,10年“換血式”搬遷求變,10年“造血式”“旅遊+産業”尋富,三十多年來,從擺脫貧困到走向小康,從飽經失落到放飛夢想,赤溪之變充分印證了“弱鳥先飛、後發先至”的發展辯證法,有力見證了“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奮鬥力量。

赤溪村口。

  赤溪村口。

  今天的赤溪村,“旅遊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的美好願景正在眼前鋪展。

  鄉村遊火起來了。

  玻璃棧道,滑草、漂流……一個個旅遊休閒項目吸引了不少遊客。村民們各顯神通,白茶店、特産店、民宿、農家樂……商業店舖一家挨一家。

  茶産業旺起來了。

  “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包括赤溪村在內的磻溪鎮是公認的福鼎白茶最優質的生長地。為了更好促進白茶生産和運輸,赤溪村修建通村公路,打通發展“命脈”,5000多畝茶園有了茶山道,更多的赤溪茶葉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文化不斷“上新”。

  有400多年曆史的古民居裏,民宿主鐘麗眉經常身著鳳凰裝,在明媚的日光下染布料、編斗笠,畬家風情別有韻味。現在,她不僅成了畬村旅遊帶頭人,牽頭成立畬歌對唱隊,還組織婦女參與巾幗創業社,日子過得殷實又紅火。

  村民們端上了“生態碗”。

  一灣九鯉溪,平靜的水面上五六隻竹筏排成一行魚貫而行。一根根竹竿撥開如鏡的水面,水波悠悠地向四週蕩去,驚起岸邊一群白鷺。今時今日的赤溪,特色農業和生態旅遊相得益彰,持續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贏的鄉村振興步伐正在加快。

  …………

  赤溪,這座山水與文化融合發展的美麗鄉村,以溪而生、以溪而樂、以溪而興。

  數字是最有力的説明,2020年赤溪村集體經濟收入215萬元,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0127元,實現旅遊相關産業收入2200多萬元,特色農業收入達到1720萬元。

  如今,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赤溪,憑藉越來越秀美的鄉村圖景,正贏得越來越多關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