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澳核問題”將打開“潘多拉魔盒”(鐘聲)

2021-10-03 10:4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近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宣佈建立所謂“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其中,美、英兩國將助澳建造至少8艘核動力潛艇。消息一齣,舉世譁然。針對外界質疑,美英澳辯解稱,核潛艇項目不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三國在核不擴散領域將繼續發揮“領導力”。澳大利亞並稱,澳將“負責任地”獲取核潛艇能力。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1970年生效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核不擴散體系基石。條約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只有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下,締約國才能出於和平目的將裂變材料提供給無核武器國家。由於歷史局限性,條約並非十全十美,在核潛艇動力堆轉讓問題上缺乏明確規定,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體系也無法核查動力堆中的核材料是否被轉用於研發核武器。三國正是利用了這一模糊地帶,大張旗鼓地做起了“核生意”。

  眾所週知,美英核潛艇使用的是豐度90%以上的武器級高濃鈾。美英向澳出口核動力潛艇,意味著大量高度敏感的核材料及技術轉讓。在國際原子能保障監督缺位的情況下,誰能保證澳大利亞不會將這些核材料及技術轉用於研發核武器?美英明知存在極大核擴散風險,卻仍“揣著明白裝糊塗”,惡意利用條約漏洞做文章,到底居心何在?美國多年來以防擴散為由在全世界打壓甚至制裁其他從事高濃鈾活動的國家,在涉及澳大利亞的高濃鈾問題上卻網開一面,美國的防擴散究竟有沒有標準?澳大利亞一向自詡為核不擴散的“優等生”,為了迎合美英的地緣戰略卻幹起了危險的買賣,澳方還有沒有節操和原則?

  毫無疑問,美英澳啟動這一核潛艇項目,無異於打開“潘多拉魔盒”,勢必引發其他國家跟風效倣。試想,如果未來其他國家如法炮製,開展同樣的合作,美英該如何看待?如果其他無核武器國家為獲得核潛艇,紛紛開發高濃鈾及相關敏感技術,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為代表的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將面臨怎樣的境地?這是美英澳想看到的結果嗎?美英澳口口聲聲説要在核不擴散領域發揮“領導力”,事實上卻在以實際行動發揮“破壞力”!

  從歷史上看,美、英兩國出於一己私利而肆意玩弄國際規則的行為屢見不鮮。冷戰結束後,美、英就以薩達姆政權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莫須有罪名發動了臭名昭著的伊拉克戰爭。近年來,美國打著防擴散旗號,揮舞制裁大棒,對一些國家和平利用核能計劃指手畫腳、大做文章。這一次,美國為拉攏澳大利亞,拼湊極具冷戰色彩的“盎格魯—撒克遜”軍事合作小圈子,不惜奉上高濃鈾和敏感技術,完全將核不擴散規則和義務拋到腦後。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徑。

  對澳大利亞而言,此舉不僅使自己淪為超級大國的棋子,更是徹底葬送了自己在防擴散領域多年苦心經營的“人設”。澳大利亞核潛艇項目不僅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質疑,在國內也不得人心。特恩布爾、基廷等前政要紛紛撰文質疑該項目的合理性,尖銳批評聯盟黨政府盲目追隨美國,強調澳大利亞在潛艇上使用高濃鈾將開啟不良先例。澳大利亞不應忘記,加拿大曾于上世紀80年代試圖從英國或法國購買核潛艇,最終在國內外強烈質疑聲中被迫取消相關計劃。澳大利亞應傾聽理性聲音,迷途知返。

  “澳核問題”徹底戳穿了美英澳宣揚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虛偽面目,徹底暴露了三國在核不擴散問題上的極端利己主義和雙重標準行徑。如果美英澳真心想成為負責任國家,就應該立即停止核潛艇項目,並同國際社會一道討論如何改進國際機制、堵住核擴散漏洞,共同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否則,美英澳的任何辯解都只會越描越黑,其破壞國際機制、違反國際義務的行徑必將被世人所唾棄。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03日 03 版)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