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確立全球創新領先者地位

2021-09-27 08:3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國確立全球創新領先者地位(專家解讀)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9月20日發佈《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報告稱,自2013年以來中國排名持續穩步上升,確立了作為全球創新領先者的地位,且每年都在向前十名靠近,這“凸顯了政府政策和激勵措施對於促進創新的持續重要性”。

  美國外交學會網站指出,創新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重要內容,新增研發投入以及持續改革的中國創新體系,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綱要所列的各種尖端技術加快發展。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取得了可喜進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展開,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縱深推進,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重大科技任務有序實施,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實力整體提升。中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和標誌性成果。科技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站上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能夠取得巨大成就,取決於中國伴隨改革開放進程所形成的制度、經濟、開放、産業、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也得益於中國在創新文化和環境上所形成的良好氛圍。

  一是保持戰略定力,整合優勢資源,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制度優勢。不斷深化改革,是中國能夠抓住發展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保障。新發展理念為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指明瞭道路。堅定的國家意志和決心,能夠保持科技創新戰略的持續性。強大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能夠充分揮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二是中國科技實力大幅提升,形成拉動科技創新的龐大市場需求。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消費市場加速增長,消費結構加速升級,消費成為國民經濟結構變革的基本力量,對中國科技進步起決定性的帶動作用。同時,巨大且多層次的市場是新技術新産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使得全球企業獲得巨大的價值實現機會,同時有效激發中國企業的創新動力,帶動新技術、新産業快速成長。

  三是學科領域齊全,産業技術體系完整,為科技創新發展奠定産業優勢。經過多年投入與積累,中國在一些重要學科方向已經進入並行階段,有的甚至開始領跑,資訊、生物等技術革命底層技術群取得了長足進步。此外,中國已建成運作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大科學裝置55個,為科學研究和多領域技術融合創新提供了功能強大、技術先進的研究平臺。中國還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完善的39個大類現代化工業體系的國家,為中國推動全面産業技術創新奠定了基礎。

  四是中國數字經濟、共用經濟、智慧經濟、平臺經濟等發展勢頭迅猛,為搶抓資訊技術革命機遇爭取了先機。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方面,中國日益表現出後發先至的態勢。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總量位居全球第二,佔GDP比重為38.6%,為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改造傳統製造業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是最有條件實現數字經濟趕超的後發國家。

  五是中國高素質人才規模巨大,形成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人才紅利。中國科技人才資源總量世界第一、理工科大學生畢業數量世界第一。中國現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技人才隊伍。從長遠來説,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高校畢業生將會是創新的重要源泉,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六是“一帶一路”開放創新合作得到普遍歡迎,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展現出開放、包容的文化優勢。“一帶一路”建設旨在搭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通過加強合作、利益交融,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擺脫傳統“安全困境”。“一帶一路”作為一個很好的對話合作平臺,既是對現有機制的很好補充,也是對全球經濟治理優化改革的有力促進。

  今天的中國,在推動世界科技進步、開闢經濟增長新的路徑和方向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和“科技夥伴計劃”,加大對沿線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支援力度,加強先進適用技術示範與推廣,推動科技創新資源互聯互通。同時,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讓中國科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把開放合作和為世界科技進步做出更多貢獻視為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前提條件和根本路徑,已成為推動世界科技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

  (本報記者 嚴 瑜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