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湖評論:“引路人”讓三尺講臺煥發時代光彩

2021-09-11 11:47:00
來源:荊楚網
字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回信,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祝福,並提出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的殷切期望。教師作為我國教育事業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不僅只是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人,更是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引路人”。

  用一支粉筆做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師者都有著淵博的學識,無論是從孔子提倡的“有教無類”思想,還是到孟子對“因材施教”的繼承與發揚,再到荀子對人性的獨特見解,都令學生折服,令社會崇敬。可以説,沒有紮實的學識,難以擔當師之大任。教師的使命就是用自己淵博如山海的知識,為孩子提供涓涓細流。耄耋之年的中央美院老教授們幾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筆耕不輟、悉心育人,用一生秉燭鑄師魂;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來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他們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探索知識,讓學生孜孜不倦、如饑似渴地攀登知識高峰,不斷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而不是讓學生照搬照抄、死記硬背知識,此乃為大先生者也。

  用兩袖清風做錘鍊品格的“引路人”。人們常説,品格能決定人生,它比天資更重要;一個人未來的路有多寬,都藏在了他的品行裏。可見,品格乃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教過自己的老師們時,他動情地説:“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這表明,錘鍊學生好的品格,老師至關重要。那些奮鬥在基層的普通教師,他們有的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撲在學生身上;有的把自己有限的工資用來資助貧困學生;有的背著學生上學、牽著學生的手過急流、走險路……這些園丁用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引導學生不斷錘鍊品格、品行,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作出新貢獻。

  用三尺講臺做奉獻社會的“引路人”。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之所以光輝,是因為他們時刻“心裏裝著國家和民族”,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了然于胸,無論風雨幾何,始終把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矢志不渝的職責使命。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們,身體力行教會學生“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毅然辭去國外優越的工作、勸説妻子變賣苦心經營的診所,回到祖國投身科研事業,感動著每一個人……三尺講臺上的園丁們,用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引導著上千上萬的學子成為奉獻社會的人。

  人民教師傾盡一生,為教育事業默默付出,培育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為社會各領域發展、為祖國繁榮昌盛做出了偉大貢獻。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教育正迸發出全新的能量,向著教育強國的宏大目標奮進,我們信心更足!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