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需從源頭治理

2021-09-07 17:41: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專家觀點】

  作者:夏柱智(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句話用來形容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再恰當不過了。

  從時間來看,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是近5年來的事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然而同時,人們也不得不面對其嚴重的衍生問題,就未成年人來説,焦點是不斷加深的網路沉迷問題。由於農村留守兒童比例高、農民整體的網路素養不高,農村的問題更為嚴重。

  相對於之前以電腦為載體的傳統網際網路,以手機為載體的移動網際網路有兩個典型特徵:第一,從成本上,中國大力的電信基礎設施投資使得接入網際網路的成本降到極低,約束未成年人上網的物質門檻幾乎不存在了;第二,從運營上,移動網際網路呈現高度資本化特徵,僅僅是網路遊戲産業,每年就有上千億元的規模,激勵遊戲廠商不斷開發新産品,增加用戶黏性,吸引未成年人進入。

  各類調查表明: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主要內容是網路遊戲和短視頻,其中游戲沉迷更為突出。即使孩子目前遊戲時長尚在正常範圍內,家長也普遍陷入焦慮之中,這和網路遊戲本身的強致癮性有關。

  針對新時期未成年人的網路保護,基層家校合作是常見方式。學校通過把手機隔離在學校生活之外實現嚴格管理,然而面對學校以外的空間卻鞭長莫及。而由於移動網際網路過於便捷、網際網路産品易成癮等特徵,家庭也很難完成這種隔離,除非把孩子的課外時間全部填滿,或者家長完全監督孩子業餘時間,而這种家庭管理模式會造成親子之間巨大的衝突。

  況且,未成年人是生活在群體之中的。即使個別的、少數的家長父母管理有方,可以約束孩子,然而更多的家長,面對強大的手機遊戲、手機短視頻,依然管理無力。這就導致學校內部的“手機管理”整體失效。

  就這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問題從學校、家庭外溢,成為全社會的問題。這就需要國家出手,從源頭上治理。面對移動網際網路這個重大風險點,如何有效治理成了一個緊迫的國家戰略問題。今年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治理未成年人網路沉迷問題,陸續出臺更為嚴格的政策措施。5月,教育部頒發了“五項管理”文件,涉及睡眠、作業、體質、讀物、手機。其中,手機管理是核心。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雙減”文件,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産品,控制使用時長、保護視力健康、防止網路沉迷”。最近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限制性規定,遊戲廠商只能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給未成年人提供1個小時的服務,從源頭上治理網路遊戲沉迷問題。

  未來國家還要在落實上下功夫,比如説從人臉識別等領域落實監管政策,防止未成年人租借賬號或通過其他隱蔽的方式繼續沉迷網路遊戲。

  當然,僅僅通過國家營造良好的外部管控環境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調動作為管理主體的基層學校的積極性。

  第一,以中小學為主體,營造清朗的網際網路環境,提高未成年學生及家長的網路素養。針對農村家長網路素養不高的問題,農村中小學尤其要引導家長認識到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放任孩子沉迷手機可能會帶來嚴重危害。家長自身也要做好合理使用網際網路的榜樣,不能從小就把手機當“保姆”,加速孩子沉迷網路。

  第二,以中小學為主體,促進學校、家庭和社區三方合作,提供更多對未成年人有吸引力的集體活動,把素質教育貫穿課前課後、校內校外。基於農村相對落後的現實,建議加大探索和支援力度,形成相對於城市的特色做法,增強可操作性。比如村莊老教師、大學生志願者可以組織閱讀活動、體育文化活動;在村職業農民可以組織中小學生體驗現代化的農耕,獲得現代農業機械、農業技術方面的知識;在村莊的老黨員可以結合自身經驗給中小學生講講村莊歷史、文化習俗等方面的知識。

  有一種觀點認為,網路遊戲、短視頻等是中性的,把網路沉迷歸因于家庭和學校監管不力,國家重拳出擊是過猶不及,損害相關産業的競爭力。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突出特徵使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高度複雜化了,僅僅依靠傳統的家庭和學校已經很難發揮作用,保護未成年人免於網際網路侵害必須通過國家立法及強監管政策來實現。相關企業的短期經濟利益必須讓位於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07日 16版)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