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劇透”來了!舞繪《千里江山圖》五大亮點搶先看

2021-08-20 13:3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韋衍行)樂聲悠揚,暈染絢爛色彩;舞步翩躚,繪就千里江山。8月18日,由周莉亞、韓真共同執導,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域上和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在人民網1號演播廳舉辦首演新聞發佈會。

《只此青綠》海報

  發佈會上,劇組首次公佈了劇目定粧海報及舞臺劇照。精緻唯美的人物服裝造型及視覺創意,為這幅期待已久的中式美學畫卷揭開了神秘面紗。在8月20日至8月22日《只此青綠》于國家大劇院隆重登場之際,筆者帶你搶先了解五大亮點,提前感受舞步“描繪”《千里江山圖》的魅力。

  亮點一:“無聲勝有聲”的舞蹈詩劇

  “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1949年之後僅對外公開亮相過兩回。2017年,該畫卷在故宮博物院作為館藏國寶展出,引起轟動。“舞蹈詩劇”則是以舞蹈為語匯,以詩性表達營造“無聲勝有聲”境界的一種綜合舞臺呈現。

《只此青綠》人物海報

  兩相結合之下,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今人視角切入、溯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眾將跟隨一位當代故宮研究員——展卷人,循著“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的篇章綱目,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趣之中。在文化和旅遊部的大力扶持下,該劇已入選“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劇目。

  “我們相信參與《只此青綠》的年輕的藝術家和學者,能夠引領今天的觀眾,回望一千年前古人對世界、對社會的美好追求,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創造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對《只此青綠》寄予厚望,“此次跨界合作,一定會為文物活起來、為文博事業、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認為,《只此青綠》的文化內涵豐富而深刻,值得反覆觀看,“相信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所傳達的中華優秀文化精神,能夠喚起海內外華人同胞的文化自信感和認同感;其中蘊含的中式美學品格,也同樣能夠為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所接受,從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人民網共同出品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跨越古今時空,以‘青綠’為中華之美,用舞蹈繪製一幅《千里江山圖》。這是一次文博與藝術的連線、也是一次藝術與傳媒的互鑒。”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葉蓁蓁表示,《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候的作品,這樣的故事也一定會打動今天的青年一代。

  亮點二:時空交錯的敘事結構

  《只此青綠》採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將時間設定為現實中《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同時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畫家王希孟即將完稿之時。展卷人因對《千里江山圖》的潛心鑽研,走入了王希孟的內心,伴其經歷了嘔心瀝血繪製《千里江山圖》的寶貴時光。

《只此青綠》定粧照

  一輪明月朗照千年,展卷人在月光下與王希孟四目相對,兢兢業業的故宮博物院文博工作者們與勤勉不輟的古代工匠們共同匯成一幅情景交融的人文畫卷。

  “王希孟和展卷人隔空對望的瞬間,一下子把我‘擊穿’了,碰到了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只此青綠》藝術顧問,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博士生導師馮雙白分享道,“中華民族的傳統不只有放在展櫃裏的展品,而是活在當下、活在我們的內心。”

  亮點三:“硬核”專業的主創團隊

  《只此青綠》由兩度摘得“文華大獎”的周莉亞、韓真擔任總編導,她們此前的作品舞劇《杜甫》《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均獲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編劇徐珺蕊,作曲呂亮,舞美設計高廣健,燈光設計任冬生,服裝設計陽東霖,造型設計賈雷,執行編導劉翠、謝元臻、劉鑫等,都是活躍在國內舞臺創作一線的優秀藝術家。主演張翰、汪子涵、孟慶旸、謝素豪等也都是近年來涌現出來的優秀青年舞蹈演員。

《只此青綠》定粧照

  為追求藝術上的精益求精,《只此青綠》邀請了馮雙白擔任藝術顧問,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曉淩擔任美學顧問,著名作曲家程池擔任音樂顧問。排演過程中,劇目文博顧問——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曾君、文保科技部主任于子勇、書畫部研究館員王中旭、書畫部副研究館員鬱文韜也提供了學術指導。

  “他們的問題,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問不出來的。”回憶起與主創團隊合作的過程,王中旭也頗有感觸,“跟他們的交流過程,對我來説也是一個重新學習和挑戰的過程。”

  亮點四:文物活起來的全新嘗試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可謂是讓文物活起來的“排頭兵”,此次聯合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人民網推出《只此青綠》是又一次全新的嘗試。

《只此青綠》定粧照

  王希孟在18歲的時候完成了《千里江山圖》,此次《只此青綠》的主創人員也都是年輕人,以同齡的心境去理解畫家當時對美的把握,建立起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流。在劇中飾演王希孟的張翰就説道,“我希望大家看這部劇的時候,不會覺得張翰演得好像王希孟,而是覺得臺上的張翰就是王希孟。”飾演展卷人的汪子涵也表示,每一次的聯排、合成,都讓自己心潮澎湃,“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有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亮點五:非遺技藝的藝術化展現

  為完成好這部作品,主創團隊可謂做足了功課,用足了心思。除了與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開展座談之外,還邀請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仇慶年、汪愛軍、張文年、鄭小華,走進排練廳為演員進行非遺工藝指導。織絹、顏料製作、制筆、制墨……在舞臺上將一道道繁瑣且細緻的工序進行藝術化呈現,皆體現了主創團隊的獨特匠心和對傳統文化的崇高敬意。

《只此青綠》定粧照

  據悉,《只此青綠》在北京首演後,將於今年9月開啟全國首輪巡演,其中包含上海、廣州、深圳等18個城市,共計50余場,敬請期待。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