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黃土高原上的英雄城

2021-08-08 08:5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黃土高原上的英雄城

  【紅色地名的故事】 

  走進陜西省延安市誌丹縣劉志丹烈士陵園,蒼松翠柏,鳥啼花開,莊嚴肅穆。這裡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前來緬懷烈士和接受黨史教育的幹部群眾絡繹不絕。

  熱血忠魂劉志丹,百折不撓美名傳。“正月裏來是新年,陜北出了個劉志丹……”一首首傳唱至今、讚美英雄的民歌道出了陜北人民對劉志丹的敬愛與懷念之情。

  劉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於陜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1925年,22歲的劉志丹加入中國共産黨。“加入黨,就要為共産主義信仰奮鬥到底。作為個人來説,奮鬥到底就是奮鬥到死。”這是劉志丹的入黨誓言。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這位黃土高原走出來的熱血青年,經過榆林中學的啟蒙,黃埔軍校的熏陶,大革命的洗禮,渭華起義的錘鍊,兵運工作的磨礪,成為一個意志堅定、經驗豐富的革命家。他為了根據地建設,為了紅軍發展,為了黨、國家、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他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在中國革命的大舞臺上,書寫著不朽的傳奇!

  1936年3月,劉志丹率紅28軍參加東征戰役,挺進晉西北,屢剋敵軍。4月14日在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不幸犧牲,年僅33歲。為紀念他,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將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

  1943年,黨中央和陜甘寧邊區人民在志丹縣為劉志丹舉行隆重的公葬典禮,毛澤東親筆為他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周恩來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作為後人,我們要對得起先輩的犧牲。”志丹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偉説,“劉志丹是我們黨員幹部的榜樣,我們要銘記歷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傳承和弘揚劉志丹同志愛國為民的革命精神,更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革命之路。”

  近年來,志丹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2020年全縣完成生産總值141.67億元,固定資産投資31.5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9.48億元;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7139元、12889元。全縣5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233戶3093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檔立卡戶每人平均純收入由3436元增加到13618元,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2017年,志丹縣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志丹縣被確定為全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50個試點縣之一,文明已經成為志丹的一張亮麗新名片。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本報通訊員 蔡英 高慶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