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低保概念不再區分城鄉:“應救盡救”是社保分內事

2021-07-30 09:2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低保概念不再區分城鄉 “應救盡救”是社保分內事

  民政部日前印發《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刪除了有關城市低保、農村低保的概念,所有相關規定不再區分城鄉,統一規範為“最低生活保障”。在7月28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辦法》圍繞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的目標要求,適度擴大低保的保障範圍,並對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流程進行了優化和完善。

  最低生活保障是黨和政府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而作出的一項基礎性制度,是社會救助體系中的核心制度安排。早在2012年,民政部就印發了《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辦法(試行)》。《辦法》的制定和出臺,既是因應時勢,對《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辦法(試行)》進行的系統升級,也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的實際需要。

  《辦法》亮點頗多,比如適度拓展了低保範圍,體現在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可以單獨提出低保申請。眾所週知,低保以家庭為單位提出申請,以往低保邊緣家庭一般並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如今,這种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可單獨申請低保,無疑更具人文關懷。

  《辦法》還刪除了有關城市低保、農村低保的概念,所有規定不再區分城鄉,統一規範為“最低生活保障”。雖然刪除城市低保概念和農村低保概念並不等於完全彌合了兩者差異,但是這種統一規範依然富有現實意義,因為這是統籌城鄉低保制度的重要一步。對此,民政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説得很清楚:“下一步,我們將指導地方逐步減少低保工作的城鄉差異,推動低保制度城鄉統籌發展。”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低保制度城鄉統籌,是適應戶籍制度改革新要求的需要,也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需要,更是踐行以人為本的需要。

  加快推進低保制度城鄉統籌正當時。一來,城鄉低保標準確有差異。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城市低保平均標準達到了694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達到6150元/人年,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6.4%、8.4%。稍加計算便知,城鄉低保標準差距有不小的統籌空間。

  二來,我國吃低保的群體主要集中在農村,他們需要獲得更多的注視和關愛。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311.1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773.1萬人,農村低保對象3538萬人。唯有在城鄉統籌上邁出更大步伐,特別是加大提升低保家庭的“造血”功能,才能使他們的生活更有品質。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無論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制度,還是規範完善低保制度,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一個不漏地納入低保範圍,確保“應救盡救”,都是民政部門的分內事。特別在當下,做好這方面工作,不僅有利於困難群眾維護自己的基本生活權利,還有利於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國家多年來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用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從實際出發,繼續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用水準,織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秩序安定有序,我們還有不少的工作要做。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王石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