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警惕疫情“破防”:這次疫情因何而起?暴露出哪些問題?

2021-07-30 09:21:00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字號

  深度關注 | 警惕“破防”

  柴雅欣 李雲舒

  南京還在“追根溯源”,張家界又引發關注。始於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疫情已波及安徽、四川、湖南、廣東、重慶等多個省市。其中,旅遊熱門地張家界頻現于各地確診病例的流調軌跡報告,成為此次南京疫情傳播鏈上的焦點。

  輸入性疫情暴露出機場疫情防控漏洞,與此關聯的國內傳播病例又顯露出新的擴散風險。形勢令人擔憂,也引發疑問:這次疫情因何而起?暴露出哪些問題?面對傳播力更強的德爾塔變異病毒,疫苗是否發揮了作用?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感染人數持續增加,多地篩查發現感染者在張家界交集

  除南京本地和與其直接關聯的病例外,無南京旅居史病例近日陸續出現。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27場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7月28日0時至7月29日12時,北京新增2例京外疫情關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湖南張家界返京人員。

  不只北京,四川成都、遼寧大連、湖南常德等多地都通報了沒去過南京卻被感染的病例,而他們的軌跡交集共同指向張家界。

  7月26日,大連排查出3名本土無症狀感染者。根據大連通報,7月17日,這3例感染者從大連飛往張家界,去程途中,在南京祿口機場轉機,其間停留約2小時;7月22日,他們在張家界魅力湘西劇場觀看演出。

  7月27日,大連再增1例本地確診病例,沒有南京祿口機場旅居史,但曾在7月22日晚與上述3例大連無症狀感染者共同在張家界魅力湘西劇場觀看演出,座位前後鄰排。

  7月28日,成都通報新增5例本土確診病例,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病例,其中5人去過張家界,1人為關聯病例。

  7月29日,江蘇淮安通報,4名去張家界旅遊人員核酸檢測呈陽性,其中3名感染者是洪澤區某企業員工。此前,該企業曾組織包括上述3人在內的67名員工到張家界旅遊。

  魅力湘西劇場演出,是疫情傳播鏈上的一個關鍵點,各地紛紛發佈緊急提示尋找相關人員,開展排查。7月28日,張家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發佈通告稱,7月22日晚第一場魅力湘西劇場演出的所有觀眾屬於高風險人群。

  南京新發本土確診病例數也在持續增加。7月28日0時至24時,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8例。從7月20日到7月29日下午,南京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7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例。目前,南京市正在分區、分時段開展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感染者和密接者涉及7省10余市,感染人數超過200人。

  疫情暴露出機場、景區等重點場所防控漏洞,旅遊旺季人員流動頻繁,進一步增加擴散風險

  此次疫情是境外輸入、境內擴散,呈現傳播隱匿、傳播範圍廣等特點。

  傳播鏈條的開端是機場。7月20日,南京市江寧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接到祿口機場防疫專班報告,在祿口機場工作人員定期核酸檢測樣品中,有9例檢測結果呈陽性。隨後,人員感染數量持續上升。最初的感染者是客機保潔人員,隨後保潔人員、機場工作人員及相關人員陸續發病,進出祿口機場的乘客中也發現感染者。

  7月27日,南京通報稱,引起這次疫情的是德爾塔變異毒株,這意味著病毒由境外輸入。另據新華社消息,目前高度懷疑係國際航班抵達後進行消毒及保潔過程中,機場保潔人員自我防護不到位造成感染,進而在保潔人員中形成聚集性傳播,再通過保潔人員傳播到其他機場工作人員和乘客,其最初感染時間應該為7月10日左右。

  邊境口岸、國際機場、車站等發揮樞紐功能,病毒輸入風險高,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儘管疫情傳播鏈條仍未完全查清,但機場“破防”已是顯見漏洞。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作為國家主要幹線機場之一,吞吐量大、流動性強,加速了疫情外溢。此外,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存在監管缺位、管理不專業等問題,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沒有落細落實。比如,將國際航班和國內航班由原來的分開運營變為統一混合運營,對一線外包人員防控管理不嚴,負責境外和境內的保潔人員沒有區分開;在發現陽性樣本之後,祿口機場對相關人員的防控管理也不到位,導致疫情擴散。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此前分析稱,此次疫情説明機場可能在垃圾處理、機場清掃、貨倉清掃等方面存在不嚴謹的地方,需要更細緻地排查以堵住漏洞。

  不少南京關聯病例赴多地出行,活動範圍大,並由此産生二次傳播。而多名張家界旅居史感染者的出現,暴露出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疫漏洞。

  “當晚大概有2000多名觀眾,大家沒有間隔一個座位,都是挨著坐的。”張家界魅力湘西官方客服熱線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進劇場是要求大家佩戴口罩的,但無法保證遊客全程佩戴口罩。

  “現在很多景區沒有限流,很多人不戴口罩。”張伯禮表示,暑假是旅遊旺季,一定要戴好口罩,旅遊景區和機場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表示,南京疫情跨省傳播,是輸入性疫情引發國內傳播的新模式。目前外省市的病例基本是在對相關重點人群的篩查中發現的,還處於祿口機場相關的傳播線上,這提示疫情尚在可控之中。而在南京本地,與祿口機場相關感染人員的家庭聚集發病是主要特徵。

  南京目前已經採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如果管控有效,可在數周內得到控制。“關鍵還是後續1-2周的監測,如果進一步出現了較多與祿口機場無直接相關的病例,則標誌著疫情規模會擴大,可能需要採取更為果斷的措施。”張文宏説。

  病毒變異導致一些已接種疫苗的人群受到感染,但接種疫苗的預防轉重率可以達到90%以上,仍有保護作用

  在本次疫情中,疫苗的作用受到關注。

  據公佈情況來看,此次成都市新增報告的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中,兩名成年每人平均注射了兩針新冠疫苗。已經注射了疫苗,為什麼還被感染?疫苗“失效”了嗎?

  “疫苗仍有保護作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專家、江蘇省疾控中心急傳所所長鮑倡俊接受採訪時表示,研究表明,確診病例中未接種疫苗的人群轉為重症或者發生重症的比例,顯著高於接種過疫苗的人群。相比未接種疫苗的病例,接種疫苗的病例從確診到産生抗體的時間短,CT值高(病毒濃度低)、住院時間短。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四川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常務副組長梁宗安教授介紹,雖然引發本輪疫情的德爾塔變異毒株感染性較強、容易出現重症,但就國內外數據來看,接種疫苗能比較有效地預防重症,減少死亡。目前因新冠病毒致死的病例,絕大部分為未接種疫苗者。

  從近期本土病例情況看,確診病例總體病情平穩,以輕型和普通型為主,驗證了疫苗的保護作用,與專家此前的預判吻合。

  事實上,任何疫苗都不能達到100%的有效率。疫苗的保護作用,主要體現在保護人體盡可能避免被病毒感染、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不會發生重症及死亡。

  “打了疫苗不等於不會感染。”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丁園強調,這就如同冬季接種流感疫苗不等於就此不得流感,個人要落實防護舉措,在“雙重防護”下,可以減少得流感的概率或減輕症狀。

  此外,專家提醒,全程接種疫苗後,通常需要2周時間才能獲得充分的免疫能力。如果在還沒達到疫苗的最大防護力時,接觸了新冠病毒,也有可能被感染,因此接種了疫苗也要做好防護。

  中國疫苗效果究竟如何?研究人員在土耳其對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克爾來福”開展了Ⅲ期臨床試驗。近期,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線上發表了這項試驗的中期分析結果,顯示接種兩劑疫苗14天后,對預防有症狀感染的有效率為83.5%,對預防新冠相關住院的有效率為100%。

  而在今年5月,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發表的《兩種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對成人COVID-19感染的保護效力評價》。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生物兩款新冠滅活疫苗兩針接種後14天,能産生高滴度抗體,形成有效保護,且全人群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9%以上。其中中國生物所屬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BIBP)、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WIBP)兩款新冠滅活疫苗的保護效力分別為78.1%和72.8%。

  “由於病毒變異,出現了一些接種疫苗後仍感染的病例,但根據此前的經驗,接種疫苗的預防轉重率可以達到90%以上,應繼續積極推廣疫苗接種。”張伯禮説。

  國內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疫情傳播風險隨時隨地可能存在,防控一刻也不能放鬆

  當前,德爾塔變異毒株已在許多國家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角”。我國此前出現的廣東疫情、雲南瑞麗疫情,均被證實是由德爾塔毒株引發的。

  世衛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7月19日至25日,全球共報告新冠肺炎新增病例超過380萬例,與前一週相比增加了8%。據日本媒體報道,7月28日,日本醫療管理研究所理事長上昌廣稱,由於德爾塔變異毒株蔓延,該國7月底至8月初新冠感染病例較去年同期將“翻番”。日本東邦大學傳染病學教授田一博表示,東京都感染人數“暫時不會下降,還會繼續增加,醫療緊張的局面會持續”。

  德爾塔變異毒株也是在美國傳播的主要變異病毒,佔全美新增確診病例的83.2%。《紐約時報》統計稱,截至7月26日,全美過去一週平均日新增確診病例較兩周前增加144%;平均日新增死亡病例較兩周前增加7%。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近期疫情指標的嚴重反彈與德爾塔毒株加速傳播有很大關係。

  為應對來勢洶洶的德爾塔毒株,CDC建議在美國室內公共場所,接種了疫苗的人也要戴口罩,這改變了該機構兩個月前做出的決定。今年5月13日,CDC曾表示:“完全接種新冠疫苗者在室內外活動時無需戴口罩或者保持社交距離。”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將會如何?今年1月,《自然》雜誌向119位免疫學家、傳染病專家以及病毒學家發去問卷,調研他們對新冠病毒的看法。其中,接近九成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不會徹底消失,而是會從大流行轉為局部流行。不過,隨著疫苗接種或感染後的群體免疫,新冠病毒帶來的危害有望逐漸減輕,並最終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南京疫情讓我們再次看到病毒的無時不在。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未來的風險一直會有。”張文宏在微博上寫道。

  疫情仍未結束,我們仍在尋找應對新冠病毒的長久之道。國內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疫情傳播風險隨時隨地可能存在,防控一刻也不能放鬆。防疫成果來之不易,需要所有人共同維護。哪怕天氣再熱,也要堅持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即便接種了疫苗,也應做好個人防護,絕不能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