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遞榜樣力量 爭取新的光榮

2021-07-23 10:23: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傳遞榜樣力量 爭取新的光榮

  ——四位“兩優一先”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光明日報北京7月22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李丹陽

  一名共産黨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活躍在各條戰線的共産黨員、黨務工作者奮勇爭先,建功立業。他們是新時代的平凡英雄,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7月22日,4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兩優一先”代表亮相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講述奮鬥故事,傳遞榜樣力量。

  有困難找黨委,是我們走近群眾的通行證

  “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飛得很高很高,原來世界這麼大!我特別感謝韓姐姐和北京的叔叔阿姨們,謝謝你們帶我來北京,在盧溝橋知道了許多革命歷史,還和大家一起數橋上的石獅子。”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代表、北京市豐台區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韓青仍能清楚復述出一個孩子信中的話。2017年,韓青和團隊號召轄區企業參加豐台區對口支援的湖北省十堰市5所學校的精準幫扶工作,讓許多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北京研學。韓青欣慰于幫助到孩子們,更振奮于看到樓宇黨建的成效——把企業和職工凝聚在黨的周圍,共同為黨的事業貢獻力量。

  12年前,28歲的韓青應聘成為豐台區第一批樓宇黨務專職工作者。沒有現成的經驗,一切都要從實踐中摸索。韓青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想辦法走進企業的大門。

  “入戶走訪是最基礎的工作,也是最難的。剛開始,許多企業不了解我們,有的連大門都不讓進。”韓青説。但她沒有放棄,堅持逐樓逐棟地跑、挨家挨戶地敲,摸黨員情況、看企業需求、聽員工意見。在她的執著和熱情下,工作局面逐漸打開,從辦暑期託管班,到組織大齡青年聯誼會,再到邀請各委辦局到樓宇現場辦公,樓宇黨建為轄區內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有困難找黨委,這不僅是一句承諾,更是我們走進企業大門的通行證。”韓青説。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與韓青同為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坦言,工作中酸甜苦辣都有,但只要想著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便有了動力。

  過去,常年開礦讓余村生態破壞嚴重,“翠竹綠葉變顏色,白衣曬成黃衣裳”。痛定思痛,村黨支部決心關停礦山水泥廠,帶著全體村民發展綠色經濟。十多年過去,村莊的環境越來越美,鄉親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如今的余村,山清水秀遊人如織,村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打心底裏都覺得綠水青山是個寶。”汪玉成説,2020年余村村集體年收入達700多萬元,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

  “余村取得現在的成績,要感謝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瞭發展方向。”汪玉成説。在他看來,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一榮譽稱號是全村黨群共同努力、共同奮鬥的結果,而榮譽屬於過去,奮鬥創造未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他要繼續帶領全村老百姓,持續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深根、結碩果。

  堅守,源於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代表、57歲的孫玉友,是一位從警36年的老警察。現任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涉爆案件偵查技術處處長、警務技術二級總監的他,30多年來先後出色完成2000多起涉爆、火災重大疑難案事件檢驗鑒定任務,勘驗重特大爆炸和火災現場400多起。

  涉爆、火災類案件,無疑是極具危險性和複雜性的。孫玉友表示,一方面,爆炸現場存在著未爆炸彈、有毒有害氣體、被爆建築物倒塌等諸多無法預料的隱患和危險;另一方面,由於爆炸和火場高溫的巨大破壞,痕跡物證往往難以尋找,現場勘驗十分複雜困難。一次,孫玉友和同事們提取篩選了案件現場的殘渣共計3000多袋,才終於找到重要痕跡物證。

  總有人問孫玉友,是什麼讓你在這麼艱苦和危險的崗位上幹這麼多年?他的答案有三個——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公安事業的無限熱愛,對專業知識的不懈追求。

  “我經歷過很多風險和挑戰,對家人也有很多虧欠,但我從來沒有辜負過黨和人民的信任,從來沒有違背過從警誓言,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孫玉友説,從警多年來,最自豪的事情是和戰友們通過認真現場勘驗、科學分析研判,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偵破了一個又一個案件。比如在大連“57”空難事故調查中,他們在常規提取和檢驗無法取得進展時,及時調整思路,第一時間在死者肺部檢出汽油成分,從而證實此次空難是人為縱火所致。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的榮譽不是屬於我個人的,是屬於全國5萬多名刑事技術警察的。”孫玉友説,要以這份榮譽為新的起點,把打擊犯罪、維護穩定、保衛人民的神聖使命扛在肩上,用科技和智慧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

  焊花在海上綻放的那一刻,很美

  受父親影響,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代表、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工業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中心實驗室電焊工王中美,從小便對焊花有著特殊的情結。

  “1993年,在九江長江大橋通車典禮現場,父親自豪地指著大橋對我説:‘丫頭,這是爸爸親自參與焊接的大橋!’那一刻,我覺得父親的職業非常偉大。”小小的王中美立志,長大後也要做一名橋梁焊工,不但要焊接長江大橋,還要焊接跨海大橋,因為焊花在海上綻放的那一刻,一定很美。

  2001年,20歲的王中美如願成為一名橋梁建築行業的“焊花小將”。焊花飛濺看起來的確很美,但等她真正上手後才發現,這個工作和想像中並不一樣。第一次穿上厚厚工裝的她,在焊接施工現場沒聽師傅勸告,多看了弧光一眼,晚上回去眼睛就腫成一條縫,臉上還脫了一層皮。“當時把我嚇壞了,心想該不會毀容吧!看著鏡子裏自己的慘狀,我有點想退縮了。”王中美回憶説。

  師傅的一席話及時鼓勵了她:“別看我們的工作平凡又枯燥,但我們的工作態度和操作水準會直接影響到橋梁的安全和壽命。我們也別小瞧自己,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但是我們焊接的是世界一流的橋梁。”王中美説,師傅是一名優秀的女焊工,在她的影響下,自己也逐漸靜下心來苦練焊接手法,鑽研焊接技術。

  如今,堅守橋梁建設一線20年的王中美實現了兒時願望,先後參建完成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滬蘇通長江大橋、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等50多座世界一流橋梁的鋼結構焊接試驗和製造任務。

  “每當我看到自己參建的橋梁橫跨在祖國的江河湖海,心中都特別自豪。我也找到了人生價值所在——為祖國交通提速、人民便捷出行盡一份力。”王中美説,把焊接的每一條焊縫作為檢驗自己黨性的考場,繼續紮根一線,苦練技能,埋頭創新,就是作為一名新時代産業工人該做的事。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23日 11版)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