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中選結果公佈 平均降價56%

2021-07-14 09:4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集中帶量採購,減輕看病負擔

  最近,第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中選結果正式公佈,61種藥品採購成功,平均降價56%。這些集採降價的藥品既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也有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重大疾病用藥。今年10月,患者有望用上這批降價的集採藥品,看病用藥的負擔將進一步減輕。

  高值醫用耗材也開始進行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成為首個集採品種,平均價格由1.3萬元降至700元左右。同時,每年開展醫保目錄調整,一些價格昂貴的新藥、救命藥通過醫保談判降價進入醫保。這些舉措每年為百姓減少上千億元用藥負擔,同時撬動“三醫聯動”改革,大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藥品集採,累計減少支出1500億元

  福建省廈門市76歲的洪大爺患糖尿病20多年,同時患有高血壓,從10多年前開始服用拜唐蘋,一個月要3盒的量,每盒90多元,一年下來要花費3300元。去年8月份,洪大爺去醫院開藥時發現藥價便宜了,一盒只要5.42元。“我當時都不敢相信,這麼便宜。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幫我們糖尿病患者省了錢。”洪大爺説。

  拜唐蘋是常用降糖藥,但是價格較高,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費用負擔比較重。去年1月份,國家組織的第二批藥品集採成功採購了該藥物,大幅減輕了糖尿病患者的用藥負擔。

  像拜唐蘋一樣通過集採惠及百姓的藥品還有不少,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原研藥吉非替尼片、治療結腸癌的原研藥奧沙利鉑注射液等。很多臨床用藥大品種實現大幅降價,如糖尿病常用藥二甲雙胍、支氣管哮喘用藥布地奈德吸入劑、慢性B型肝炎用藥恩替卡韋片、抗感染藥物頭孢他啶注射劑等。這些藥品的大幅降價惠及了大量患者,尤其是慢病、腫瘤患者。

  從2018年12月,國家組織“4+7”11個城市試點開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以來,我國已組織開展5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共採購成功218種藥品。大量藥品通過集採降低了價格,平均降幅均超過了50%,累計節約藥費已超過1500億元。最近開展的第五批集採更是創下了採購藥品數量、金額歷次之最,外資中選企業數也是歷次國家藥品集採最高的一次。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説,從目前情況來看,藥品帶量集採是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推進“三醫聯動”的突破口。隨著集採覆蓋面擴大、規則的不斷完善、配套政策的協同發力,帶量採購的效應將越來越凸顯,逐步實現政策設計之初的4個效應,即藥品降價保質、藥品行業轉型升級、公立醫院深化改革、醫療保障減負增效。

  高值醫用耗材降價,降幅超過90%

  2021年1月1日淩晨1時37分,76歲的向女士因胸痛4小時進入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導管室,實施了緊急冠脈造影、冠脈內溶栓及支架植入術,用上了價格798元的國家集採的心臟支架,成為湘潭市第一個享受到心臟支架集採降價實惠的患者。

  冠脈支架俗稱心臟支架,是一種高值醫用耗材,用於急性期冠心病介入治療。由於冠心病在我國已成為常見病,急性心梗越來越多發,雖然心臟支架價格較高,但臨床使用數量逐年增多。2020年11月5日,國家組織首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心臟支架成為首個集採品種。經過集採,10個産品中選,平均價格從1.3萬元降到了700元左右,降幅超過90%。其中一款剛上市3年的藥物涂層支架系統(雷帕黴素),報出了469元的全場最低價,降幅達到96%。

  這場心臟支架的集採,預計節省117億元。心臟支架集採後,各地陸續開展了冠脈擴張球囊的集採,心臟支架植入手術總體費用進一步降低,加上醫保報銷,患者的費用負擔將進一步減輕。

  今後,更多的高值醫用耗材將納入集採,惠及更多的患者。今年6月,國家醫保局等8部門印發《關於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和使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探索完善集採政策,逐步擴大覆蓋範圍。近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發佈《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公告(第1號)》,對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開展集採。

  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採購,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看病用藥費用負擔。而集採帶來的實惠還不止這些。國家組織協調醫保、衛生、藥監等多部門共同發力,確保集採中選價格落到實處,讓百姓真正用上優質優價的産品。

  談判準入,降低創新藥、專利藥價格

  “再降4分錢行不行?”2019年,一段國家醫保談判現場的視頻火了,視頻中提到的談判藥物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達格列凈片(安達唐),最終由第一次報價的5.62元降到4.36元。

  這樣的情形在國家醫保談判現場比比皆是,大量的大牌新藥、貴藥通過談判降到全球最低價,如治療腫瘤的免疫藥物100毫克/10毫升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達伯舒),經過醫保談判,價格從7838元降至2843元,降幅超過60%;進口丙肝藥物降價幅度超過80%,降至全球最低。

  自從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我國開展了3次醫保目錄準入談判。2018年開展抗癌藥專項談判,17個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幅達到56.7%,涵蓋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黑色素瘤等10多種癌症治療用藥;2019年,共計97個藥品談判成功,其中70個新增談判藥品價格平均下降60.7%,27個續約談判藥品,價格平均下降26.4%。相關藥品涉及癌症、罕見病、肝炎、糖尿病、心腦血管等10余個臨床治療領域;2020年,119種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50.6%,藥品支付標準同步確定,患者支出減免近70%。

  醫保談判的藥品為獨家藥物,往往是創新藥、專利藥,價格高昂,醫保發揮戰略購買優勢,以13.6億參保人的全球最大市場,談下合理的價格,為患者大大減負。據統計,與談判前相比,通過談判和醫保報銷雙重效應,2020年累計減少患者支出超800億元。

  為確保患者第一時間買得到、用得上、能報銷談判藥品,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會同衛生健康委及時出臺“雙通道”政策,談判藥品通過定點零售藥店和定點醫療機構“雙通道”進行供應保障。目前,已公佈兩批談判藥品配備機構名單,兩批名單中19種、97種談判藥品分別在5572家、8.4萬家定點醫藥機構配備。國家醫保局已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開通公眾查詢渠道,配備談判藥品的機構名單將動態更新。

  近日,《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公佈,標誌著新一輪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正式啟動。談判準入階段將在9—10月進行,屆時,又將有一批新藥通過談判降價進入目錄,患者受益面不斷擴大,更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

  本報記者 李紅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