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政策密集落地 我國推動污染防治向縱深發展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 (許維娜)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其中,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是關鍵一環。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75億元,支援各地污水處理、污水資源化利用、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城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污染治理重點項目建設,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據介紹,本次投資計劃緊緊圍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一錢多用”,優先向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重點區域傾斜,推動補齊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弱項。
人民網財經注意到,近段時間以來,已有不少污染治理規劃和扶持政策密集落地。同時,垃圾分類和處理、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將獲中央資金重點支援。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主要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黃河流域中下游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力爭達到30%;城市和縣城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準進一步提升,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建制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污泥無害化處置水準明顯提升。
《規劃》還明確,到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基本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全覆蓋,全面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水準顯著提升,城鎮污水得到安全高效處理,全民共用綠色、生態、安全的城鎮水生態環境。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污水排放量約750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僅為100多億立方米,利用潛力巨大。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戴曉虎表示,《規劃》注重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對再生水利用提出了更高目標。他舉例稱,如“十四五”期間,再生水生産能力不少於1500萬立方米/日,相比于《“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整體提高了約5個百分點。
戴曉虎強調,《規劃》還在保障措施部分對再生水利用提出了政策指導,“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按照優質優價原則自主協商定價”“鼓勵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以加強市場在推動污水資源化方面的作用。
另外,污水垃圾治理支援強度逐漸加大,範圍不斷擴大。5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重點支援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碳、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突出環境污染治理等四個方向。
5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到2025年底,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基本滿足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需求;鼓勵有條件的縣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
到2025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比達65%左右。
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環保聯盟理事長、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張益認為,上述指標較此前的要求均有不小程度的提升。比如,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約50萬噸,《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達70萬噸的目標等,達標壓力較大。
“‘十一五’開始,每五年都有垃圾處理規劃,以前叫做《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今年名稱有所修改,從無害化改成了分類處理,強化了垃圾分類工作,突出了其重要性。”張益表示。
“但這也意味著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建設進度將加快,透露出不少市場機遇。”他説,一是生活垃圾分類運輸體系建設將得到完善;二是垃圾焚燒國家補貼雖有波動,但技術路線獲得堅定支援;三是廚余垃圾末端設施與前端配套設施建設市場空間大;四是垃圾協同處置將得到發展,如建設靜脈産業園區等綜合基地。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將指導督促各地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和項目實施,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切實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效益,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