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品質發展

2021-06-26 10:3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

  在“十四五”開局起步之際,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品質發展為目標,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為主線,以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為重點,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學素質建設作出系統全面規劃。《綱要》的印發,對於公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新的偉大征程,科學素質建設要擔當更加重要的使命。圍繞在更高水準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圍繞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著力打造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和國際化合作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品質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基礎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印發,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為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為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綱要》提出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2035年達到25%。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抓好《綱要》的組織實施,突出科學精神引領,形成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大格局,破除制約科普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加緊密的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在“十四五”時期,要實施好青少年、農民、産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好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資訊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科學素質國際交流合作等重點工程。各部門要將《綱要》有關任務納入相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工作職責。地方各級政府要把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抓好抓實。

  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我們要秉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加強科普工作,實施好《綱要》,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努力匯聚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強大合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6日 05 版)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