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航太進港日記|這位女科學家搞定探月大事業,還平衡好了家庭

2021-06-25 15:03: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大螢幕投影的PPT上,仙氣飄飄的嫦娥正在奔月。螢幕右側,坐著的是身著套裝、正在主講的張熇——嫦娥四號項目執行總監。

  她是此次訪港的航太科學家“宇宙級天團”中唯一一位女性,因此也受到了一些特別的關注。6月24日上午,她走進了香港理工大學。

  對她科學貢獻的正式錶述是:經過十多年潛心研究,確定了嫦娥三號、四號總體技術方案,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系統最優,為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做出突出貢獻。

  除了嚴謹的科學介紹,張熇還分享了些科學家們特有的趣事。

  嫦娥三號所載的“玉兔”號月球車,需要首先在地球上進行相應的模擬實驗。其中一個是外場試驗,要驗證月球車在未知、複雜多變的環境下完成任務的能力。選定的地球試驗環境是沙漠。

  進行外場試驗就需要科研人員在沙漠地區住上一陣子,各種搬運、搭建完成後,科研人員興起,就給所在地點起了個名村名“望舒”——這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為月駕車之神的名字。同時,還豎起了一個指向月亮的路程提示牌,上面寫著一個數字:384,401KM——這是地月之間的距離。

  嫦娥四號的任務是著陸到月球背面,但月球一直是同一面對著地球,背面永遠背向地球,而各種通訊手段是無法穿過月球球體的。

  因此需要發射一顆中繼星作為通訊轉机站,科研人員給這顆衛星起了個名字“鵲橋”——神話中牛郎、織女相會時跨過銀河之橋。

  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去月球取樣返回,張熇給這一節起了個標題“摘下一片月亮”——浪漫又有些詩意。

  張熇介紹,在探測器上發射臺前,科研人員會在探測器前站出探測器的代號形狀併合影留念:嫦娥四號發射前站成“CE-4”的隊形,嫦娥五號發射前站成“CE-5”的隊形。這已經成了一種固定儀式。

  雖然事業搞的是天上的事,但生活卻是地上的庸常。到女科學家這裡,一個永恒的問題是:怎麼平衡事業和生活?

  張熇説,女性一般比男性承擔多一點的家庭責任,但如果選擇了事業,稍微多一點智慧、多一點自律,其實也是可以既照顧好家庭也照顧好事業的。尤其是如果你喜歡事業,你就願意為它去付出,你就能有智慧地平衡好家庭和事業,這個無論對男性還是對女性都是一樣的。

  高分貝的掌聲過後,主持人香港理工大學滕錦光校長馬上轉為對同學的激勵,“所以女同學大有作為啊”。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