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航太向香港大學贈送嫦娥五號“同款”五星紅旗

2021-06-25 15: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6月23日至24日,由6名國家頂尖航太科學家組成的“宇宙天團”走進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展開多場講座。

  探深空,耀蒼穹,攬明月,解天問……幾十年來,國家幾代航太人接續奮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宇宙天團”入境,祖國航太科技的硬核實力激發了香港社會的航太科研熱情,更提升了香港青少年的愛國心和自豪感。

  認識國家航太成就——提氣!

  “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375次從近地空間到太陽系深處的發射,入軌精度、發射次數均為世界一流,發射成功率超過96%,位居世界第一。”24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當他説出這組令人驕傲的數據時,聽眾發出陣陣讚嘆。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在香港理工大學介紹説,經過26年的反覆試驗,北斗三號衛星系統已實現100%國産化,在距離地球3.6萬公里的軌道上建立起完整的星間鏈路,為服務全球貢獻出中國智慧與力量。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23日下午,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香港大學與學子們分享了月球探測17年的發展歷程:地外約38.44萬公里之遙,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圍繞月球進行“標繪”;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分別在月球的正面與背面留下中國印跡;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更成功將1731克月壤樣本帶回地球,實現了“蟾宮挖寶、太空投遞”的壯舉……

  “同學們知道嗎?1731克月壤樣本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胡浩笑言,這組數字分別代表國家探月工程順利走過17年,“繞、落、回”三步走目標均一次成功。話音未落,現場已掌聲雷動。

  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24日在香港理工大學發表演講時感嘆,探月三步走目標已如期完成,但航太人對深空的探索永無止境,“未來已來,我們將接續奮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宇航員也將登上月球!”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在與香港青年的交談中,將“探火”的成功歸因于中國航太65年的積澱和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研工作者10多年的不懈努力。“天問一號的成功是中國航太發展的必然,下一步將通過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環繞和行星際穿越等航太重大工程實現技術新突破、科學新發現。”

  親耳聆聽總師教導——敬佩!

  “張總師您好,我是一名喜歡航太的文科生,請問我有機會為國家航太事業做貢獻嗎?”24日上午,在香港理工大學的講堂裏,一名香港女中學生鼓起勇氣向張熇發問。

  “國家航太取得今日的成就離不開團隊上下一心的協作,無論有志青年是什麼專業出身,哪怕是文科生,也非常歡迎你們加入航太事業,在不同崗位上發揮所長、服務國家。”張熇回答。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航太自主創新,跨越發展碩果纍纍,靠的是航太精神,而愛國正是航太精神的精髓。

  “我就是牛背上成長起來的火箭總設計師,愛國對於我是天經地義的!”龍樂豪在回顧個人經歷時動情地説,“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龍樂豪的今天。”龍樂豪的演講結束後,許多前來聽講的學生熱情地圍了上去,或請求合影、簽名,或抓住寶貴時機再次發問請教。“一個個來,慢慢説。”龍樂豪笑著耐心地給予解答。

  聆聽科學家們矢志報國的經歷,與科學家近距離接觸和互動,讓很多香港學生深受震撼和鼓舞。香港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中四學生張子晴告訴記者,航太精神給自己帶來很大啟發,“這些航太科學家們面對艱苦卓絕的環境和莫大挑戰,懷著無盡熱忱數十年如一日地鑽研,實在令人敬佩!”

  參與國家航太事業——期待!

  香港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原夢菲對記者説:“國家的航太科技逐步走在世界前列,身為中國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她期待將來可以參與國家航太事業,作出新時代青年人應有的貢獻,“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4日下午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交流沙龍上,中國航太科技集團高級工程師、香港科技大學博士李龍以親身經歷向香港青年呼籲,中國航太能夠為有志者提供優質的資源和成長的空間,“在這個舞臺上,我堅信每個人都會綻放出自己的色彩,照亮我們的強國航太夢!”

  “別看這面五星紅旗小小的,它可是克服了真空環境中紅黃串色、極端溫度下褪色老化等不少技術難題呢,跟咱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展示的國旗一模一樣!”23日下午,胡浩將嫦娥五號月球表面展示國旗備用件贈送予香港大學,正巧觀眾席上,一名坐在前排的中學生也拿出自帶的國旗輕輕向胡浩揮舞。

  在與國家航太人熱烈的交流互動中,向浩瀚星海進發的夢想種子,正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發芽……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