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統一戰線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2021-06-25 10:3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在統一戰線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的一大法寶,歷來是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中央統戰部組織的“百年路同心築”媒體採訪團走進陜西,回顧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統一戰線事業的光輝歷程,聆聽發生在這裡的統戰故事,從中汲取奮進力量。

  “統一戰線發揮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家可能不知道,抗日戰爭時期廣為流傳的歌曲《松花江上》並不是在東北創作的,而是創作于陜西。”陜西省統一戰線智庫專家、陜西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方大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向記者道出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了侵華戰爭的步伐,蔣介石不顧國內高漲的抗日救亡呼聲,調集東北軍與17路軍等“圍剿”陜北紅軍。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産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全民族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1935年12月,中國共産黨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正確分析國內形勢,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並決定對西北“剿共”前線的張學良部東北軍、楊虎城部第17路軍開展統戰工作,首先建立西北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共産黨員張寒暉目睹了流亡關內的東北軍與東北人民的慘境,在陜西創作了《松花江上》。很快,這首歌唱遍西安,唱到“剿共”前線的東北軍軍營。毛澤東同志後來評價,“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分析了國內外形勢,以中華民族利益的大局為重,確定了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創造了條件。”西安事變紀念館業務研究室主任石八民説,“實踐證明,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我們黨都重視抓住時機、創造條件做好統戰工作,統一戰線發揮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溝壑縱橫、山高路險,行走在銅川市耀州區的蜿蜒山路上,高聳的薛家寨革命舊址赫然在望。1933年春,陜甘邊特委、陜甘邊革命委員會、遊擊隊總指揮部等遷駐薛家寨,革命先輩曾在險峻逼仄的寨洞裏建有營房、醫院、被服廠、修械所等,度過了一段艱苦奮鬥的崢嶸歲月。

  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副館長宋建斌看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能夠建立併發展壯大,繼而與陜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陜甘革命根據地,成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與根據地共産黨人緊貼實際、靈活有效的統戰策略不無關係。

  1933年,薛家寨下的亭子溝口建起了集貿市場。“紅軍戰士在集市上堅持‘公買公賣、群眾優先’的原則,最大限度保障群眾的利益。”銅川市耀州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宋劍波認為,這不僅是緩解軍需物資緊張的有效策略,也是一種“經濟統戰”的體現,擴大了蘇區的影響力。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化解所有能夠化解的矛盾。”宋建斌介紹,劉志丹、習仲勳等根據地領導人在土地革命中的基本方針策略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爭取富農,打擊地主,根據地在沒收地主及富農出租部分的土地分給農民的同時,地主參加勞動可以分地,以維持生計,從而爭取了富農,也給地主以出路。這種有區別的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革命積極性。

  “這些結合實踐總結出的統戰策略極大緩解了反‘圍剿’鬥爭的險峻壓力,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作用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經驗。”宋建斌感慨道。

  “涓涓細流,匯聚在一起成為奔涌的洪流”

  在寶雞市金臺區長樂垣抗戰工業遺址內的窯洞深處,擺放著幾臺老式紡織機器,全息投影技術還原了工人前輩在窯洞內的生産情景。上世紀40年代,這裡曾作為申新第四紡織廠遷至寶雞後的窯洞車間,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介紹,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保存中國民族工業資源,上海等地的工業企業被迫向後方遷徙。在中國共産黨的支援下,一批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組織並建立了一批製造軍需、民用工業物資的合作社,以支援抗戰,史稱工合運動。

  1938年,包括申新第四紡織廠在內的15家企業落腳寶雞。申新第四紡織廠為抵禦日軍飛機轟炸,修建了24孔磚砌窯洞車間。窯洞車間全長1.75公里,總面積為4800多平方米,1.2萬錠細紗機被安裝于洞內。

  “1941年,窯洞車間正式運轉,抵禦了日軍多次轟炸。至抗戰勝利時,窯洞車間共生産了6.2萬噸棉紗、43.2萬匹棉布,為前後方供應了軍需民用物資。”長樂垣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敏説,“涓涓細流,匯聚在一起成為奔涌的洪流。”

  “長樂垣見證了中國人自強不息、勇敢智慧的歷史和‘努力幹,一起幹’的工合精神,為發展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金臺區委書記寧懷彬説。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