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新監管方式化解預付卡消費糾紛

2021-06-22 09:4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新聞隨筆】

  近來,關於預付卡引發的消費糾紛屢屢被媒體關注。花幾千乃至上萬元辦了一張消費預付卡,結果卻遭遇商家跑路。面臨該不該辦卡的問題,一邊是商家許諾的優惠,一邊是資金安全風險,消費者時常陷入糾結,有的消費者費盡心思“考察”商家,但還是看不透商家的“真面目”。如何從根子上化解問題,既讓預付卡模式發揮其刺激商業的作用,又讓消費者權益獲得堅實保障,需要監管者花心思、下巧力。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試點推出的“預存寶”,被認為提供了一個解決預付卡資金安全問題的新思路。“預存寶”由銀行開設資金存管賬戶和運營平臺,對經平臺流轉的資金進行100%存管。消費者辦理預付卡後,資金不會直接進入企業賬戶,而是存到了銀行,在産生實際消費以後再由銀行劃轉。據媒體報道,目前累計有400多戶企業加入該平臺,涵蓋教育培訓、美容美發、體育運動、洗車、餐飲等行業領域。

  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銀行設立監管賬戶,確保預付卡上的資金“專款專用”,確實能讓廣大消費者放心。不過,這種明顯利好于消費者的制度如何讓商家接受並被推廣,才是更重要的。有人擔心,如果所有資金都被嚴格監管,商家經營自主性或將受到打擊,如此,是否還有意願為消費者提供與辦卡相關的優惠?

  眾所週知,商家積極推廣預付卡,根本上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後者對維持自身良性運轉、擴大經營規模至關重要。對於商家合理的資金需求,市場應當予以支援。為此,北京市有關部門給出的辦法是:合作銀行會根據商戶的實際經營數據,提供一些無抵押的信用貸款來支援商戶的經營。如此,商家能夠滿足自身合理的資金需求,消費者的資金有了安全保障,預付卡制度的市場側和監管側得以打通。

  當然,相比原先完全由商家“自由”支配大量資金的情形,由第三方實施資金監管的預付卡制度還是會讓商家感到不適應。對此,商家也應認識到,消費者願意花錢辦卡,不僅是圖那點折扣優惠,也是出於對商家信譽的認可。雖然預存資金輕易動不得,但自己的經營狀況是樂觀的,未來的發展是明朗的。商家與其把預存資金當作眼下的短期財富,不如看成一張長期支票,消費者對商家越放心,對自身的經營也越有利。

  不少實施預付卡的商戶經營規模不大,是金融服務機構眼中“小門小戶”。在經營活動中,他們難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向消費者推廣預付卡,或許是他們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進一步為小微企業降低融資門檻,是金融服務機構應有的社會責任。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與信貸服務得到精準對接,其經營狀況獲得專業評估,由預付卡引發的矛盾甚至“卷款”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規範預付卡制度的實時運作,離不開建章立制。《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提出,市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建設統一的單用途預付卡預付資金存管資訊平臺,制定存管銀行接入標準。如果預付卡資金得到嚴格的法律監管,商家自然不能也不敢任性支配。目前,上述行政條例仍在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預付卡關係到消費者切身權益,也關係到市場最基礎的秩序與規則,不能再隨意放飛了。

  對於任何有商業抱負的經營者來説,其推廣預付卡的初衷當然不是卷款逃跑,而是讓經營更穩定、讓發展更長遠。由此而言,商家與消費者的訴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很多預付卡引發的矛盾,是市場形勢的變化、企業經營的意外風險所致。政府部門當好“中間人”,既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能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撐腰助力、提供切實支援,方能為預付卡資金安全保駕護航,也是處理類似市場矛盾糾紛時應有的立場。

  (作者:王鐘的,係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