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丨邢臺前南峪:弘揚抗大精神 為太行山脈增添一片綠

2021-06-21 16:0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石家莊6月20日電(記者崔利傑)“在這裡讀懂初心使命——網路媒體革命老區行”網路主題活動(河北站)18日上午走進邢臺市信都區前南峪村,深入了解革命老區的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活動走進前南峪村。新華網發

  前南峪村位於邢臺市西部60公里的太行深山區。抗日戰爭時期,前南峪村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所在地,“抗大陳列館”就坐落於此。前南峪人在抗大精神的指引下,發揮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對全村山場進行綜合治理,被林業和生態專家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成為中國北方山區建設的一面旗幟。

  前南峪村被綠色環繞。新華網發

  前南峪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郭天林介紹,1963年8月,一場大雨把鄉親們賴以生存的340畝農田,2000多棵板栗樹、柿子樹衝得一乾二淨。天災徹底毀了前南峪人的日子,村幹部下了狠心:乾脆來個大翻身,墊地植樹,治理荒山!此後,前南峪人治山治水大幹20年,才換來了太行山裏的這一片綠。

  位於前南峪村的抗大陳列館。新華網崔利傑 攝

  1984年開始,前南峪村先後興辦了15家集體企業。1999年,工業産值高達8350萬元。進入21世紀,這裡迎來了一次“急剎車”和“快轉型”。一邊,村兩委領導班子開創性地實施“二次創業”,對生態經濟溝進行升級改造,引進22個新特優果樹品種,配套了現代化灌溉設施,按照綠色果品標準,實行科學管理;另一邊,前南峪村將三家污染冶煉企業關停,改為三星級賓館、板栗加工廠、蜂蜜加工廠。如此一來,産業結構得以調整,打造了綠色低碳家園,增加了經濟收入,促進了農業産業化發展。

  位於前南峪村的抗大陳列館。新華網崔利傑 攝

  如今,前南峪還建立了農村電子商務室,實現了生産、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既延長了産業鏈,又解決了果品銷售問題,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位於前南峪村的抗大陳列館。新華網崔利傑 攝

  近年來,前南峪村還因地制宜,挖掘自身優勢,依靠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紅色資源,投資8600多萬元,建成了“紅綠”結合的生態旅遊區。旅遊發展起來後,村裏不少人搞起了農家樂,2020年,僅此一項,收入總計400多萬元。

  前南峪村的發展還離不開已經逝世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1981年,河北農業大學、河北林學院決定在太行山區建立産、學、研基地,李保國教授作為首批課題攻關組重要成員走進了太行山,來到了前南峪村。李保國走遍了前南峪溝溝岔岔,對林、田、水、電、路進行了綜合規劃,使一個流域形成一個完整的防護體系,增強了防護能力。李保國還對經濟溝技術改造,配套了滴灌、微噴水利設施,開發出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引進8個國家20多個名特優樹種。

  “李保國教授把他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太行山人民,我們要繼承李保國教授的遺志,把前南峪建設得更綠、更美、更富!”郭天林説。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