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外網深一度:G7推全球基建計劃 外媒潑了一盆冷水

2021-06-17 23:09: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1000.jpeg

  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現場

  隨著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閉幕,會上提出的一項全球基建倡議引發國際關注。不過,無論是G7國家聯合聲明還是白宮的表態,都沒有具體説明這一倡議將如何運作,也不清楚最終將配置多少資金。

  《紐約時報》6月15日刊文稱,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第一次討論組建一個直接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競爭的可供選擇方案。不過,該報道也承認,與北京提供的投資和新技術所有計劃相比,這一投資計劃似乎不那麼有吸引力。

  動機不純

  根據白宮官網12日發佈的聲明,該倡議全稱為“重建美好世界:滿足中低收入國家巨大基礎設施需求的積極倡議”(Build Back Better World,簡稱B3W)。

白宮.png

  白宮聲明截圖

  如果發達國家真有心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基礎設施建設,那是好事一件,不過這一倡議自醞釀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地緣政治烙印。英國《金融時報》等外媒在G7峰會召開前就刊文透露了B3W的地緣政治動機——這一全球性基礎設施建設倡議的目的,是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推進大型建設項目,從而替代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事實上,自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在各方熱情參與和全力支援下,這一倡議快速發展壯大,不斷走深走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為促進世界的發展與繁榮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犯了“眼紅病”的西方政客沒搞清楚的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朋友圈”之所以越來越大,是因為它遵循共商共建共用的黃金法則,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而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

  舉個例子,斯里蘭卡科倫坡漢班托塔港項目常常被西方用作攻擊“一帶一路”倡議製造“債務陷阱”的藉口,但這番造謠抹黑常常被當事國“打臉”。斯里蘭卡駐華大使帕利塔科霍納在接受海外網“我在中國當大使”欄目採訪時明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包括斯里蘭卡在內的很多國家帶來快速發展的機遇。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亟需投資和發展機遇,斯里蘭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迎來了一場投資盛筵。斯里蘭卡政府從總統到總理再到各部長熱烈歡迎這一倡議。

  倘若G7是出於地緣政治目的畫下這張全球基建計劃“大餅”,顯而易見就落了下乘。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接受海外網深一度採訪時表示,美國此時想強推B3W不過是打著援助的幌子,輸出通貨膨脹,打造對抗中國的“小圈子”。由於美國持續實行寬鬆化的貨幣政策和接近零利率的存儲政策,推高了通貨膨脹的預期,對外投資成為緩解內部矛盾的關鍵。美國意圖以此補充美國就業計劃中的國內基礎設施投資,並創造新的機會來展示美國在國外的競爭力,在國內創造就業機會。

  難度不小

  幫發展中國家發展基建自然要解決資金問題。根據G7峰會聯合聲明,發展中國家至少尚有40多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需求,新冠疫情大流行加劇了這一需求。不過,作為G7核心成員國的美國正面臨著不斷飆升的國家債務水準,聯邦債務已逼近30萬億美元。拜登上臺後雄心勃勃提出的2.3萬億美元基建計劃,至今仍沒有著落。

  其餘G7成員國也好不到哪兒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公佈的最新數據,日本債務佔國民生産總值之比為256%,排名全球第二;加拿大、法國、英國債務規模也均超過了國內生産總值。英國2020年GDP下降了9.9%,創下了170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趙穗生認為,鋻於這樣的背景,西方國家作出任何對抗“一帶一路”的嘗試,“都十分令人懷疑”。韓國《朝鮮日報》14日稱,有尖銳的聲音指出,這種計劃只能是“口頭上的空想”。

3.png

  馬丁雅克推特截圖

  目前,B3W尚未説明將如何運作,也不清楚最終將配置多少資金。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G7國家希望創建一個嚴肅的“一帶一路”倡議替代方案的想法純屬幻想。他列出了四條重要理由,其中第一條就是西方深陷債務泥潭。一名網友也在英國首相約翰遜的推特下留言追問:你能告訴我們什麼是“重建美好”嗎?費用是多少,誰受益?

  B3W倡議成色如何,其實從發達國家特別是七國集團國家兌現氣候資金承諾的情況就可見一斑。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就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資金,幫助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但10多年過去,發達國家仍遲遲未能履行這一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與1000億美元相去甚遠。

  分歧不少

  事實上,對於B3W倡議,並不是所有G7國家都和美國一條心。據彭博社此前透露,G7成員國目前對倡議的地理重點仍存在分歧。例如,德國、法國、義大利熱切地希望G7倡議能夠支援其在非洲的活動,而美國希望推動其在拉美和亞洲的活動,日本則主張關注印太地區。

  與美國急於構建對中國“小圈子”不同,歐洲國家顯得更為謹慎。事實上,歐洲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2020年前6個月,中歐班列運輸進出口貨物同比增長30.9%,在海運和空運嚴重受阻的情況下,加緊了中國同“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國家的對接,成為疫情期間穩定全球供應鏈的“鋼鐵駝隊”。

中歐班列.jpg

  中歐班列從綏芬河站南場出入境

  “許多‘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國家欣賞中國從規劃到建設的速度。”《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最近的一項研究稱,這些國家也欣賞中國“願意按照東道國的要求建設,而不是告訴它們應該怎麼做,以及只需同一個建築商、金融家和政府官員的群體打交道的便利”。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4月的報道曾提到,“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在國際社會得到了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廣泛認可,其中包括27個歐盟成員國的半數以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G7中的一些國家似乎不願意冒著損害與中國雙邊關係的風險,與美國結成“統一戰線”,這也是G7國家間的“根本性分歧”。(文/老度)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