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外網評:美歐峰會口氣大、成果少

2021-06-17 23:09: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內文圖.jpg

  6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左)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峰會。(圖片來源:美聯社)

  當地時間6月15日中午,美國總統拜登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美歐峰會。然而,這場持續了兩個小時的峰會最高調的成果,僅是美歐雙方就長達17年的空客和波音補貼爭端達成“休戰”協議。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稱,儘管馮德萊恩表示這份“休戰”五年的協議是“後特朗普時代”跨大西洋關係重回正軌的關鍵成果,但停火條款表明,“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之間的諸多爭端到底有多麼棘手”。

  貿易爭端是橫亙在美歐“團結”之間的巨大阻礙。在Politico看來,美歐高調宣揚的這份“休戰”協議無法徹底解決美歐間延宕了17年的航空補貼爭端,只不過是讓這個麻煩又拖了五年。實際上,空客和波音補貼爭端不過是美歐貿易爭端這個大問題之下的一個小問題。此次美歐峰會最讓歐洲人失望的,莫過於美國拒絕解除針對歐洲鋼鋁産品實施的鉅額關稅。儘管歐盟和美國已經決定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並試圖在6個月內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然而這並不容易。因為不想疏遠美國的鋼鐵工人,拜登並不打算解除前政府針對歐洲鋼鋁産品實施的關稅,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今年早些時候還在稱讚這些關稅“幫助挽救了美國的就業”。

  美歐在數字稅、保護主義、跨大西洋數據傳輸等問題上的爭執仍在繼續。歐盟提出的《數字市場法案》將對谷歌、Facebook、微軟、蘋果等美國網際網路巨頭施加特別嚴厲的規則;拜登“購買美國貨”、支援美國國內企業的計劃,也可能在美歐間引發貿易保護主義的衝突。美國前高級貿易官員詹姆森格雷爾認為,“我們甚至還沒有看到真正的衝突開始。”

  如果在事關經濟利益的貿易問題上美歐都無法做到“保持團結”,那麼美歐能否在其他事務上“團結一致”,恐怕就要打上一個更大問號了。以對新冠疫情的應對為例,在聯合聲明中,美歐雙方頗為高調地表示要“結束新冠疫情,為未來的全球健康挑戰做好準備,並推動可持續的全球復蘇”,並承諾繼續支援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然而,聲明卻對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語焉不詳,僅僅是表示“鼓勵更多捐助者在2021年底之前在全球範圍內提供20億劑疫苗”。這與此前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全球疫苗援助方面“口氣大成果少”的情況如出一轍。英國影子內閣外交大臣麗薩南迪此前批評G7峰會“沒有拿出一個清晰的計劃來實現2022年底前讓全球接種疫苗的目標”。非政府組織“壹組織”代理首席執行官湯姆哈特説,七國集團的想法和行動未能匹配當前應對疫情的迫切性。外界更擔憂,在豁免新冠疫苗專利、限制疫苗和原材料出口等問題上美歐仍然存在較大分歧,如何能在這場迫在眉睫的全球危機中站在同一戰壕裏?

  美國和歐盟本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國際社會團結抗疫、應對全球性挑戰作出自身應有的貢獻,但遺憾的是,美歐在幹正事上沒什麼建樹,反倒在挑釁中國方面沆瀣一氣。此次美歐峰會延續了此前G7峰會和北約峰會的論調,再度在涉疆、涉藏、涉港、涉臺、南海等問題上對中國橫加指責、蓄意污衊,干涉中國內政。不過,在協調步調向中國發難的表像下,美歐在對華問題上的分歧並不是秘密。歐洲似乎捏著鼻子硬吞下了美國強權政治之下送上的“對抗中國”毒藥,但正如Politico所説,“當美國押注于在更多關鍵技術領域與中國‘脫鉤’時,歐盟並不想放棄其第二大出口市場和主要生産基地。”

  急於趕往瑞士日內瓦參加美俄領導人會晤的拜登,並沒有出席峰會後的記者會;直到他抵達日內瓦,美歐峰會聯合聲明仍遲遲未公佈。這些不那麼愉快的插曲,更讓拜登的“拉攏盟友”之旅結束得頗為尷尬。玩弄集團政治、搞“小圈子”外交早已不得人心,美國等少數國家與其天天盤算怎麼搞意識形態鬥爭,不如想想怎麼才能與國際社會一起合作,做一些有利於國際和平穩定和人類發展的事。(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