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學不該過於圍著排名榜辦學

2021-06-11 09:5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據媒體報道,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近日發佈最新世界大學排名,共有1300所院校上榜,首次有中國大學躋身前20名。這被一些人視作中國高校建設取得的新里程碑。不過,社會輿論對排名榜並沒有表現出過度興奮。在各種高校排名榜的長期轟炸和衝擊下,社會已能比較理性客觀地對待中國大學排名,相比之下,不少國內高校卻一直對此保持著較高的興趣和關注度。

  中國大學近年來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的名次多有提升,表現比較搶眼,這與排行榜本身所採用的指標體系有一定關係。就拿QS大學排名來説,主要指標有6項,其中有關學術的指標權重佔比為60%,其他關於教師和學生的指標也均為量化指標。那麼很顯然,如果一所大學狠抓學術研究,把發表國際論文數量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指標,自然會快速推高自身在排行榜上的排名。問題是,排名提升並不等於辦學實力提升,甚至片面追逐排名反而會影響學校辦學效果。一方面,這會導致學校出現過於重學術研究而輕人才培養的問題,教師把更多精力用在那些能夠抬升評價指標的學術研究中,不願投入與指標無關的教學。教育部門一再要求高校重視本科教育,要求建立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但迄今為止,很難説這一制度已經切實建立起來。這將嚴重影響人才培養品質,也難以吸引到優質生源。

  另一方面,學術研究急功近利,教師的精力被引導至追求發高影響因子的論文。重論文發表而輕論文本身的問題,即對論文所發表刊物檔次的重視超過了對論文本身創新價值的關注,這在國內的高校普遍存在。由於過分看重論文數據,包括論文引用率數據,隨之催生了代寫論文、買賣論文、學術造假、虛假引用、偽造同行評審等學術不端現象。去年,在某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中國一地方高校的數學專業排名出人意料地超過了名校,一時令輿論譁然,這也讓更多人認清大學排名的“遊戲規則”。

  雖然不少高校的治理者都曾公開表示,不要太過於看重排行榜,更不能圍繞大學排行榜指標辦學。然而,事實是,鋻於排行榜所帶來的學校聲譽增值等顯而易見的益處,在具體的辦學中一些學校選擇直接照搬排行榜指標並逐級分解分派到教師頭上,並將其作為考核教師的指標。當前,我國高校辦學存在的“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論等現象均源於此,過於重視顯性指標、量化評價。

  要推進破除“唯論文”等的教育評價改革,讓高校擺脫急功近利的辦學傾向,踏踏實實做一流的研究,扎紮實實培育一流的人才,有必要看淡大學排行榜,加快其祛魅。排行榜不過是一些機構根據自身對大學的認知設置指標、進行量化評價得到的一份排名,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也難以反映無法量化但又十分重要的大學傳統、文化內涵、精神氣質等內容。所以,即便説排行榜對大學辦學有參考作用,那麼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大學,不該被辦成“排行榜中的大學”,而應重視其內涵建設。建設一流大學更是如此,要致力於辦出中國高校的特色,聚焦培養一流人才,並將後者作為第一要務。

  (作者:熊丙奇,係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