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網路保護”專章 網路素養是堂“必修課”

2021-06-10 08:4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網路保護”專章

  網路素養是堂“必修課”

  自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正式實施。該法新增“網路保護”專章,首次明確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路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路的意識和能力”。

  網路素養為何如此重要?應如何理解“網路素養”?如何讓網路素養教育真正走進未成年人的生活,營造良好的網路素養教育生態?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未成年人網路素養高峰論壇”,並成立“未成年人網路素養研究中心”,推動未成年人網路素養教育生態體系的建構與完善。

  網路素養問題顯露

  “過去一年極為特殊,新冠疫情促使我們展開了一次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線上教育實踐。”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介紹,疫情期間,全球有15億學生通過網路學習課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家長和孩子網路素養匱乏的問題暴露出來。”朱永新説,教師群體對新技術的學習和掌握水準存在差異,教學品質參差不齊;上網和手機使用引發的家庭矛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疫情期間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

  疫情期間,遍地開花的線上教育突顯了網路素養的重要性。而在後疫情時代,老師、父母和孩子都亟須更多的網路素養知識。專家表示,在網路素養教育的問題上,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4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89億,19歲及以下網民群體佔比16.6%,青少年已經成為我國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永新表示,國內外研究均顯示,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有助於學生獲取知識、拓展技能,可以幫助他們為未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在數字化日益加深的今天,網路素養不僅關乎美好生活,更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礎。如何彌合技術鴻溝,避免網路素養差異帶來的教育不公平,是各方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加強數字創意教育

  在此次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發佈了《未成年人網路素養2020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將未成年人網路素養分為上網注意力管理能力、網路搜索利用能力、網路資訊分析評價能力、網路印象管理能力、網路安全素養、網路道德素養等6個維度。

  《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人網路素養平均得分為3.54分(滿分5分),網路素養水準總體處於及格線以上,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分析未成年人網路素養現狀的基礎上,《報告》提出,未成年人網路素養的核心理念是“賦權”“賦能”“賦義”。

  “賦權”是指要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地進行網路保護,賦予青少年在實踐中自主探究網路和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的權利;“賦能”即全面培養未成年人6個維度的網路素養,讓網路真正為青少年所用;“賦義”是要在更深層次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地落細落實,使未成年人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網路使用的價值和意義。

  “安全上網、健康上網只是網路素養的第一步。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國大多數青少年對網路的使用還停留在功能性的層面上。”朱永新介紹,根據共青團中央聯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只有18.8%的未成年網民將網際網路視為自我表達的空間,而使用網際網路進行內容創作的未成年網民只有11%。

  “一方面,學校教育佔用了大量時間,孩子們無暇進行創意生産;另一方面,數字創意教育缺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朱永新説,網路素養不僅僅要涵蓋資訊獲取、鑒別和網路安全,還要關注“網路原住民”自我表達和創意生産的需求,培養有創造力的新一代,建設創新型國家。

  共建網路素養生態系統

  《報告》顯示,未成年人與父母親密程度越高,網路素養就越高;父母干預上網活動的頻率越低,未成年人網路素養越高;整體而言,家庭氛圍越好,未成年人網路素養越高。

  “家長的網路素養教育與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教育同等重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郭開元表示,此次《未保法》修訂中,對兒童權利公約中的重要原則“兒童利益最大化”進行了本土化表達,即“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未成年人是權利主體,家長要保護孩子使用網路的權利,不能一禁了之。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網路素養水準,注重溝通,為孩子上網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鄭素俠近年在鄉村一線調研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兒童相比,在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以及網路素養上有較大的偏差。

  “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説,網際網路並沒有發揮工具性作用,更多成為他們寄託情感的空間,網際網路成為他們的‘精神保姆’。因此,網路沉迷現象突顯,監護人難以發揮監護作用。”

  對此,鄭素俠呼籲各界深入開展偏遠鄉村的兒童網路素養教育講座,網際網路企業也應多開展面向鄉村兒童的網路素養教育公益行動。

  “未成年人網路素養教育和保護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需要投入專業智慧和專業知識。”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喻國明強調,要積極構建未成年人網路素養教育的生態系統,完善網路素養教育體系,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高校、行業組織、企業等共同關注和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部門應開發適合不同階段、不同層次、跨學科的青少年媒介素養課程;學校要完善網路素養教育體系,採用獨立課程、融合式課程等形式,加強教師培訓;政府要完善法律與制度保障機制;發揮社會、媒體、企業、公益組織等多方力量,鼓勵未成年人進行參與式、交流式、拓展式的媒介體驗和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社會大課堂育人的作用。”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方增泉表示。

  連結

  加強網路素養教育 《未保法》這樣説

  第六十四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路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路的意識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一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路素養,規範自身使用網路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路行為的引導和監督。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王美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