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 讓黃河流域“一碗水半碗沙”成為歷史
2021-06-09 13: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宣傳部6月9日上午舉行發佈會,中共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國中,中共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中共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圍繞“弘揚延安精神,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主題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台灣網 普燕 攝)
台灣網6月9日訊 (記者 普燕)中共中央宣傳部6月9日上午舉行“弘揚延安精神 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主題發佈會。中共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在回答記者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相關問題時表示,黃河在陜西境內有719公里,流域總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在全省分別佔到65%、76%和87%。陜西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接續奮鬥、久久為功,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2832萬畝,黃河沿線860萬畝流動沙地得到固定或者半固定。人進沙退使陜西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公里,去年陜西境內32個水質斷面Ⅰ-Ⅲ類佔比優於國考標準。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趙一德表示,下一步,陜西省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總體規劃,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著力解決“水渾、水臟、水多、水少”問題,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先行區。
一是減沙控沙。陜北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重要來源地,我們將緊緊抓住水沙關係調節這個“牛鼻子”,遵循黃土高原地區植被分佈規律,堅持以草固沙、以林攔沙、以壩留沙,積極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重點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修復等重大生態工程,積極推進淤地壩建設,不斷減少入黃泥沙量,讓黃河中游“一碗水半碗沙”成為歷史。
二是治水治污。黃河污染表像在水裏、問題在流域、根子在岸上。一方面全力治水,夯實各級河湖長責任,堅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實施渭河、延河、北洛河、無定河等重點支流污染防治工程,凈化黃河的“毛細血管”。另一方面全力治污,嚴格落實黃河流域排污許可制度,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嚴禁工業廢水、城鎮污水直排,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再一方面全力控源,嚴控“兩高”項目,推廣清潔生産,構建綠色産業體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從源頭減少污染。
三是優能優産。我省黃河流域的部分地區,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時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責任,也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硬任務的重要區域。我們將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區域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努力創建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同時,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文化旅遊業,走出富有區域特色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四是利民惠民。著眼黃河安瀾,加快推進東莊水利樞紐、黃河小北幹流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設,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著眼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嚴格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滿足沿線生産生活生態合理用水需求。(完)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