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企應自覺扛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頂梁之責

2021-06-07 09:12: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航太企業必須聚焦主責主業,履行強軍首責,加強自主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為世界一流軍隊建設、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産業鏈的‘鏈長’”。航太企業作為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高科技企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主責主業,履行強軍首責,加強自主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為世界一流軍隊建設、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

  自主創新事關國家前途命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縱觀世界文明發展史,以科技進步為核心的創新,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源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其前途命運。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賈雷德戴蒙德闡釋並列舉了歐洲人能夠征服其他民族的直接因素,那就是歐洲的槍炮、傳染病、鋼鐵工具和工業製品,技術落後的民族幾乎都遭受了滅頂之災。

  中華民族有著輝煌的歷史文化,幾千年來涌現出許多遙遙領先於其他民族的創造發明,對世界文明進步影響深遠、貢獻巨大。但是,由於封建統治者長期閉關鎖國等原因,導致我國屢次與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導致發展滯後、國力衰敗,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了較為全面獨立的科學技術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帶來了“科學的春天”,開啟了不斷創新的新時代,我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聚焦近代世界科技史,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必先成為世界科技創新中心。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成功,都離不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強勁支撐。美國通過組建國家實驗室,開展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跨學科研究,並從武器裝備研發擴展到能源、資訊、材料等重大科學前沿領域,出現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及量子科技等諸多顛覆性技術,呈現出學科交叉、跨界融合、群體突破態勢,引領世界科技發展。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相比,我們還面臨著重大科技瓶頸,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還需要加強。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我們必須把加強自主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放在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戰略高度加以重視,絕不讓受制於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卡”住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脖子”。

  以搶佔科技制高點奪取發展主動權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推進,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引領,生命健康、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促進,交叉融合,科技創新進入大融通時代,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我國科技發展與安全環境持續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尤其是面對美國全面遏制打壓等重大風險挑戰的衝擊,關鍵核心技術被封鎖,關鍵技術差距被拉大、發展能力被抵消的風險隱患加大。

  科技領域始終處在大國競爭、大國交鋒、大國博弈、技術對抗的最前沿,科技自立自強成為了決定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我們必須從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保障國家核心利益的戰略全局出發,自覺扛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頂梁之責,以搶佔科技制高點奪取發展主動權,以科技領先優勢塑造國際競爭優勢,堅定不移發揮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強大支撐作用。

  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中國航太事業創建65週年。一部中國航太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史。我們的事業在“一窮二白”中從零開始,遭受過“技術斷援”,更遭受長期的“制裁打壓”。但我們始終認為,必須加強自主創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絕不能把核心技術“命門”拱手交給別人。航太科工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以科技強軍、航太報國為企業使命,埋頭苦幹、奮鬥拼搏,在自主創新能力和水準上取得了“量、質、效”整體提升,推動了我國航太事業及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實現大發展。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航太科工將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繫“國之大者”,堅持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在自主創新上不斷實現新突破,努力成為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走在“第一方陣”。

  一是打造航太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航太工業擁有近300個專業技術門類,具有較完整的專業技術體系,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系統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國家級科技進步成果,積累了組織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豐富經驗。要以實現國家使命和戰略目標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學科交叉研究為主攻方向,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當先鋒、打頭陣,貢獻航太人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確保産業鏈供應鏈安全,必須提高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難題,解決受制於人的問題,在強化已有優勢領域基礎上,力爭在專用元器件、工業軟體等非優勢領域取得新突破,堅決打贏事關國運的科技鬥爭,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科學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原始創新的源頭,一項發明可能顛覆一個産業,一個新理論可能顛覆一個領域。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闖無人區,在新技術、新産品、新産業、新裝備、新業態上搶佔戰略制高點,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打造新高地,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的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研究,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四是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要深刻把握歷史機遇,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升企業數字化、智慧化水準。積極抓好數字航太戰略實施落地,推動智慧企業建設,加快推進智慧製造、協同製造、雲製造,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用數字技術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五是加大研發投入。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物質條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加大研發投入。要多措並舉,用好激勵政策,增加研發投入,優化創新投入結構,增加基礎研發領域的投入,集中資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和産品升級換代。

  六是加大領軍人才隊伍培育力度。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科技要自立自強,人才是關鍵。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著力建設一支科學素養優良、技術功底深厚、工作作風過硬、結構規模優化的創新人才隊伍,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發揮人才隊伍作用,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隊伍幹事創業的體制機制,為他們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他們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

  (劉石泉 作者係中國航太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