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三農”工作重心轉移 專家為基金會發力“支招”

2021-06-02 08:4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張素)當“三農”工作重心出現歷史性轉移時,基金會應如何更好地擔當責任、發揮作用?以新書《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之路》出版為契機,專家們在研討會上“支招”。

  基金會參與鄉村振興經驗研討暨《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之路》新書分享會于5月31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圍繞“基金會參與鄉村振興的經驗”分享討論,共話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之路。

  《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之路》作者、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奎,分享了中國扶貧基金會近二十年來在四川、甘肅、青海等地鄉村的扶貧案例以及“百美村宿”“善品公社”等項目。

  以市場為導向、成立合作社組織、依靠村莊能人、由當地村民自主抉擇、與網際網路結合……他從其間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中提煉出鄉村可持續發展成功模式的要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團認為,中國扶貧基金會在鄉村振興的探索和實踐中,將經濟價值嵌入公益價值,形成了全國獨有的公商業態系統模式,包括公益為軸、市場導向、獨立運營、自負盈虧、系統綜合。

  “社會組織首先要對鄉村振興有正確的認知,結合鄉村需求評估自身優勢,找準差異化方向,做好方案規劃和成果評價。”楊團強調,社會組織還應打破門戶之見,主動與各界建立合作關係。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主任、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理事長丁文鋒表示,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合作經濟模式不僅在國內可行,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鄉村發展也有借鑒意義。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人才振興。鄉村人才發展的現狀不佳,給我們帶來很大挑戰,人才需求和供給産生了巨大的矛盾。”丁文鋒介紹,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在鄉村振興人才方面已有一系列舉措。

  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汪三貴看來,産業發展是脫貧攻堅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他説,鄉村振興必須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社會組織如何介入鄉村發展,要有更為實際的思考。”

  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陸波對人才培養頗有同感,並表示,基金會存在的最大意義在於價值倡導,通過組織創新實現跨界和“破圈”,通過産品創新推出有吸引力的公益項目,通過傳播創新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與會者還強調,在這片“公益大藍海”中,基金會之間應當互通有無、合作互補、結合優勢、共同發力。他們就未來探索建立“基金會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網路”的設想進行討論。

  本次活動由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長青圖書館主辦,愛德基金會傳一慈善文化基金、北京接力公益基金會協辦。(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