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燕趙論壇|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②: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2021-05-26 23:46:00
來源:河北新聞網
字號

  掃碼閱讀手機版

  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②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是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們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黨,從成立開始,就把為人民服務寫在了黨的旗幟上。毛澤東同志的一生,是為人民大眾福祉而殫精竭慮的一生。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我們都能看到他盡心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一幕幕感人情景。在西柏坡期間,繁忙的工作之餘,他關心最多的就是老鄉們。在他居住的農家小院,警衛戰士為保持整潔打算拆掉院裏的石磨和豬圈,他沒有同意:中國革命的形勢發展很快,我們不會在這裡住多久,這些東西都不要拆掉,將來群眾還要用的。看見當地農民種稻子不育秧産量低,他專門給群眾講要先育秧再插秧。直到1958年,他還特意讓中央辦公廳給西柏坡寫信,詢問老鄉的生産生活情況,並讓他們到水稻産量高的涿州學習種稻方法。

  “人民就是江山,共産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革命年代拋頭顱、灑熱血,建設和改革時期挑重擔、講奉獻,脫貧攻堅奮戰一線,抗擊疫情衝鋒在前……穿越百年風風雨雨,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一以貫之。一代又一代優秀共産黨人,人生軌跡雖然不同,但寶貴的為民初心卻始終如一。

  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寶貴的為民初心裏,蘊藏著讓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磅薄力量。“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抗日戰爭時期,“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為什麼義無反顧帶頭送子上前線?八路軍129師為什麼能書寫“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傳奇?正是因為群眾深知,“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這是共産黨人初心的生動寫照,也是我們黨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援的關鍵所在。

  “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赤子之心,要常在靈魂深處擦拭,要在為民履職盡責、辦好民生實事中不斷磨礪。“我渴望儘自己的微薄力量,親手為他們做一點實在事情。”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和這裡的人民“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理清了正定發展思路,確立了“半城郊型”經濟發展路子;堅持從實際出發,改變“以糧為綱”的農業生産觀念,大力倡導發展商品經濟,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力促“榮國府”建設,加快正定旅遊興縣的步伐……一件件辦到群眾心坎上的實事讓正定受益至今,也讓無數人心生感佩。初心怎麼守,使命如何擔?認真品讀習近平總書記30多年前的“正定往事”,一定會理解得更加透徹。

  “心中沒有群眾,就不配再做共産黨員。”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時刻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看到紅蘋果,想起李保國。”李保國生前,長年累月和農民摸爬滾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們操作,幫助他們發展致富産業,真正做到了“把我變成農民,讓農民變成我”。“警察前面也有‘人民’二字。”從警13年,呂建江始終牢記共産黨員這個第一身份,把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融入到一言一行之中,在他心裏工作沒有“轄區之限”,也沒有“下班之説”。這樣的黨員,群眾為什麼愛他們、想他們?就是因為從他們身上親身感受到了共産黨人的“親”。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斷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業推向前進,我們這個百年大黨就一定能永遠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張博)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