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大荒護好用好黑土地(“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

2021-05-26 12:0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和地力恢復。

  黑龍江墾區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擁有4400多萬畝耕地,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超400億斤。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北大荒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説,“‘十四五’開局,我們將堅持耕地合理利用與嚴格保護並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並重,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守住耕地數量和品質‘雙紅線’,不斷夯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

  推動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

  “不施基肥,産量跟得上嗎?”北大荒農墾集團友誼農場第三管理區種植戶趙勝旭不敢相信。

  “開展玉米—玉米—大豆輪作,第三年種植大豆可有效利用前兩茬玉米的殘肥。”友誼農場農業發展部副部長唐曹甲子耐心解釋,去年農場有12萬畝豆田免施基肥,産量對比沒有差異,今年打算全面推開。週遭一打聽,趙勝旭懸著的心放下了,“通過輪作,一畝地能節肥10公斤。”

  在七星農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張景會經營著300畝稻田,畝均用肥僅27公斤,比幾年前減少7%至10%。“農場每3年開展一輪測土配方,我們利用精準施肥技術,減少了畝均用肥。”

  藥肥施用做減法,張景會經營的300畝稻田全部獲得綠色認證,種出的大米每斤平均賣到8元。“化肥減了,農藥降了,産量卻提高了!”

  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一場“三減”行動正在北大荒深入實施,引領綠色優質農業發展,更好地保護黑土地。“去年,我們落實農業‘三減’示範面積1592萬畝,化肥和農藥用量同比分別減少30585噸和669噸。”北大荒農墾集團農業發展部研究員夏艷濤介紹,今年將加快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農藥替代傳統農藥;“三減”示範區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植保機械作業將實現全覆蓋,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

  實施秸稈全量還田

  在北大荒農墾集團二九一農場第二十六作業站,覆蓋著秸稈的黑土地在陽光直射下泛出油光,一踩一個腳印……

  “出門不再一身灰了。”田埂上,種植戶李艷海説,“以往耕地深翻,表土裸露,開春大風一刮便塵土飛揚。”

  保護性耕作替代傳統翻耕,讓黑土地換個種法。“現在秋收後通過採取深松、耙地碎混等保護性耕作措施,實現玉米秸稈全量還田,不僅增加了土壤有機質,還能減少土壤風雨侵蝕問題。”二九一農場農業生産部副部長陳國建介紹,今年農場60萬畝耕地將繼續實施秸稈全量還田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面積計劃推廣到5萬畝以上。

  李艷海經營的100多坰旱田,已連續6年實施秸稈全量還田,“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0.3%,一坰地多打糧半噸以上。”

  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黑土耕地地力,二九一農場只是一個縮影。北大荒農墾集團農業發展部副部長吳偉宗介紹,2020年,墾區秸稈還田面積達4200多萬畝,當年的耕地品質評價結果顯示,土壤平均有機質含量達44.6克/千克,比2015年增長0.8克/千克,耕地地力下降趨勢正在得到扭轉……

  格田改造助力節本增效

  登高望遠,北大荒農墾集團青龍山農場智慧水利示範區千余畝水田被劃分為32個方格,規整對稱,頗為壯觀。

  “原來這片地被分成100多個地塊,地勢不平、旱澇不均,耕作起來費時費勁。”種植戶孫自寶告訴記者,“前年底完成格田改造,方格內平均高低差不到3釐米,還配備了智慧灌溉設備,畝産增加了50多斤。”

  墾區按照田、水、路、林整體配置和農機作業要求,調整田塊規格,開展規模化格田改造,同時配以江水灌溉。3月底,青龍山灌區一期工程首次供水,包括青龍山農場在內的284萬畝水田將用上江水灌溉,每年可減采地下水9.7億立方米。“江水水溫比地下水高,水稻生産期能延長一週,畝産有望再多50斤。”孫自寶説。

  墾區持續加大黑土保護工程建設力度,目前已累計實施格田化改造面積1137.6萬畝;三江平原灌區實現地表水灌溉面積657萬畝,減采地下水18.15億立方米;建成農田防護林體系307.9萬畝,覆蓋墾區所有耕地。

  “我們正抓緊編制黑龍江墾區黑土耕地保護‘十四五’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農藥替代傳統農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保護性耕作替代傳統翻耕、智慧化替代機械化、規模化格田替代一般格田,爭取到2025年實現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5克/千克,耕層平均厚度達30釐米以上。”北大荒農墾集團總經理楊寶龍説。(記者 吳齊強 謝 雨 郝迎燦)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6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