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用奉獻精神刷亮我們新征程的跑道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村淅川縣鄒莊村,了解移民群眾生産生活情況。離開村子時,村民們簇擁到路旁,高聲向總書記問好。總書記深情地對鄉親們説,你們為了沿線的人民能夠喝上好水,舍小家為大家,這是一種偉大的奉獻精神,沿線人民、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你們。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民族的脊梁。奉獻精神,就是構成民族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自強不息的精神財富,更是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力量源泉。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到立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的焦裕祿,再到誓言“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産黨來幹什麼”的谷文昌,在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沒有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甘於付出、甘於奉獻,是不可能取得今天如此光彩照人的成績,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也就無從談起。
回望黨的百年曆程,在我們腦海裏留下最深刻的印記,就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革命的根,老區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的魂,老區人民為了黨和軍隊的革命事業,可以把糧食、衣物、房子甚至生命都貢獻出來。沂蒙山老區有一個響亮的口號:最後一斤糧食交軍糧,最後一塊棉布做軍裝,最後一床被子蓋在傷員擔架上,最後一個兒郎也要送他上戰場。老區人民這種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值得我們濃墨點讚,重彩謳歌。事實證明,不論社會如何變化,時代如何變遷,奉獻精神都在歲月的長河中閃亮,是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發展全過程的一條紅線,輝映著新時代新征程的奮進之路。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今天,奉獻的內涵沒有改變,奉獻的意義更為凸顯。今天的中國,奉獻無所不在,無時不有,不僅形成了推動中國前進的強大動力,也帶動著全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和發展。誠如報道中所説的,神州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飽含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無私的付出,習近平總書記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無論是考察調研,還是召開會議,抑或是對先進事跡作批示……總書記多次提到奉獻精神,對無私奉獻的人們,總是不惜讚美之詞,表達衷心感謝。
奉獻精神的形成,離不開歷史契機、文化淵源和社會實踐鍛造。愛國主義精神和淳樸厚重的民風,是奉獻精神深深根植的肥沃土壤。從革命老區,到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村,讓我們看到奉獻精神,串起了個人、家庭、國家的同心圓,匯聚起家國一心、同軸共轉的強大力量,讓國家富強之夢、民族振興之夢、人民幸福之夢交匯奔涌,刷亮了我們奮進新征程的跑道。以奮鬥之名,為奉獻精神賦能,紮根於心靈、見諸於行動,就能成為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走向勝利的風向標,把更多的奉獻精神,用於今天、獻給明天,留存未來。(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