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求是網評論員:為人民做學問

2021-05-16 11:19: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準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突出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重大部署。總書記深刻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哲學社會科學為什麼人的問題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3月4日,他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裏。2020年8月24日,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希望廣大理論工作者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和真正英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説,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來説是為人民服務的。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成果,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都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學術繁榮提供了廣闊空間。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

  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提出、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理論就會蒼白無力,哲學社會科學就會“肌無力”。長期以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要看到,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比,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還存在不少差距,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就要緊密聯繫億萬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推出更多具有原創性的精品力作,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大力弘揚優良學風。為人民做學問,就要有一種執著,有一種堅守。馬克思寫作《資本論》,前後耗時數十年,其間充滿艱辛。《資本論》第一卷完稿後,馬克思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説:“我為什麼不給您回信呢?因為我一直在墳墓的邊緣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還能工作的每時每刻來完成我的著作,為了它,我已經犧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恩格斯為了寫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曾用21個月時間對英國工人階級的工作和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深入倫敦工人貧民窟親眼觀察、親身感受。列寧稱讚這部書“寫得很動人,充滿了關於英國無産階級窮苦狀況的最真實最驚人的情景”,“是對資本主義和資産階級的極嚴厲的控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學風問題。為人民做學問,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就要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範,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要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嚴肅對待學術研究的社會效果,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恩格斯説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為人民做學問,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