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沿著高速看中國】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近

2021-05-04 12:0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從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駛入京新高速,一路向西,一路沙塵。除去共線區段,臨(臨河)白(白疙瘩)段成了京新高速內蒙古境內的主要路段,橫穿烏蘭布和、巴丹吉林、騰格裏三大沙漠。

  4月的烏蘭布和沙漠開始泛綠,茂密的梭梭林伸向遠方,遮蓋住了漫漫黃沙。烏蘭布和沙漠位於賀蘭山與陰山山脈之間的斷陷盆地,佔磴口境內面積接近70%。近年來,磴口縣沙漠治理面積達到200多萬畝,並以每年3.5萬畝的治理速度推進,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6%提高到2020年的22%,林草覆蓋率達到37%。去年,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治理區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有了京新高速與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的連接線,沙漠珍品定會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均自信滿滿地説,沙産業距離幫助牧民增收、企業增效、沙漠增綠的良性迴圈不遠了。

  一路通,百業興。京新高速建成後,打通了北京連接內蒙古西北部、甘肅北部和新疆的陸路大通道,對於深入實施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鞏固民族團結、建設祖國北疆穩定屏障等具有重要意義。

  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烏力吉鑫苑飯店,服務員正忙著給顧客上菜。東來西往的車輛、南腔北調的客商,為小鎮增添了活力。“之前一直在大漠放牧,每天和駱駝為伴,多見沙石少見人,感覺與世隔絕一般。自從京新高速公路開通後,我在鎮上開設了這家飯店,不僅收入增加了,還交了許多朋友,拉近了我們與外界的距離。”飯店老闆特木爾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地處騰格裏沙漠深處的烏力吉蘇木,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與歐亞大陸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的驛站,後來古驛站荒廢,烏力吉蘇木人口最少時不足500人,平均每30平方公里只有一個人。2017年京新高速公路開通後,這裡的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現在,有許多外地人在這裡做生意,也有了快遞服務,在烏力吉服務區經營特産生意的徐麗説:“客戶購買的肉蓯蓉、鎖陽,我們都通過快遞寄出,非常方便。”

  京新高速公路在阿拉善盟境內共815公里,沿線經過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幾乎一模一樣的沙海帶來視覺疲勞,唯有額濟納綠洲令人眼前一亮。京新高速公路臨白段開通後,額濟納旗積極整合歷史文化、生態景觀、民俗風情等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産業。截至目前,已建成胡楊林旅遊區、東風航太城等14處景區,並成功舉辦環胡楊林自行車國際邀請賽、穿越胡楊林國際馬拉松賽等多項國際、國內知名賽事。每年的胡楊節期間,達來呼布鎮一床難求,為了緩解遊客住宿緊張的局面,確保遊客安全,額濟納旗協調2500多平方米的室內足球館建設“方艙旅館”,向遊客提供帳篷宿營地。

  “以前每年過了10月份,來鎮上的人就少了,酒店、賓館門可羅雀,近幾年鎮上的酒店、賓館不僅客人不斷,而且又新開了幾家。”額濟納旗太豪國際酒店管理人員柴曉雯説,京新高速公路的開通,不僅方便了出行,也為達來呼布鎮帶來了人氣,“發展文旅産業,沒有牲畜超載,沒有企業污染,就是我們要的綠色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力 通訊員 王相文)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