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從一片荒灘到主題遊園——太行深處“牛”蘋果開啟“私人定制”

2021-04-19 14:4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石家莊4月18日電 題:從一片荒灘到主題遊園——太行深處“牛”蘋果開啟“私人定制”

  新華社記者趙鴻宇、范世輝

  “蘋果樹成了我們的致富樹,蘋果園成了城鄉居民喜歡的主題遊園,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河北易縣牛崗鄉臺底村村民陳殿英望著滿是遊人的蘋果園説。

  每到節假日,位於太行深山區、本沒有旅遊景點的牛崗鄉總會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遊玩。牛崗鄉黨委書記楊旭説,其中的奧秘就是當地2020年初發起了“我在牛崗有棵蘋果樹”的認領活動,合作社用科學的方式為認領人管理果樹,認領人可通過移動設備實時看到蘋果樹的生長情況,蘋果收穫時可自行採摘或包郵到家,這期間不少人還會帶親朋來體驗農耕生活,讓不少村莊充滿了人氣。

  讓人想不到的是,2012年以前牛崗鄉是出了名的“窮地方”,10個村中有8個貧困村,“羊腸道、荒坡頭,貧困的日子望不到頭”成了附近區域形容這裡的順口溜。當地山場面積超過10萬畝,約佔轄區總面積的80%,還有不少荒灘地,種植多是“望天收”。76歲的陳殿英曾感嘆,貧窮是當地人難以逃脫的命運。

  2013年起,當地在多位專家和有關部門幫助下,經過調查研究和反覆論證,確定利用這裡晝夜溫差大的小氣候和沒有被污染過的土壤、水等資源,發展蘋果産業,並選擇臺底村進行試驗。

  之後,臺底村採取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方式,將黨組織引領優勢、合作社經濟優勢和群眾能動性有機結合,共同致富奔小康。“在用好國家有關扶持資金的基礎上,鼓勵村民用土地、資金、勞務等多種方式入股,把分散資源整合起來,合作社統一生産、管理和銷售,充分調動起了群眾積極性。”臺底村黨支部書記牛全江説。

  臺底村的生産經營方式很快收到成效,到2019年,通過蘋果銷售戶均年增收2000元。陳殿英作為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不僅脫了貧,還有能力給患小兒麻痹症的孩子一些生活補貼。

  為進一步促進村民增收,牛崗鄉在完善産業鏈條基礎上,推出蘋果“私人定制”模式,人們可以在自己認領的樹前挂上寫有寄語的標識牌,蘋果成熟時,可根據認領人的想法在蘋果上印製相關祝福語,在蘋果禮盒中放入定制卡片,成為人們拍照上傳社交媒體或贈送親友的不錯選擇。

  在蘋果園內遊玩的保定市民陳先生説,他比較喜歡週末和家人、朋友一起近郊遊,正好這裡有他們認領的蘋果樹,大家一起給樹澆澆水、除除草,增進朋友感情、增添家庭樂趣。

  蘋果樹的認領模式不僅受到市民關注,不少企業也産生了興趣。日前,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認領了12000棵蘋果樹,他們將在河北多個地區向農行客戶進行推薦。還有不少企業專程到此進行實地考察。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玉梅説,一些大中型企業集中認購農産品,可以短時間內為農村發展帶來大量資金,便於農田、果園的高標準“電氣化”建設,同時讓企業員工有了更加便捷渠道體驗農耕生活,從而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遊客的到來特別能開拓我們的眼界。”臺底村村民邢秀蓮説,受遊客的啟髮指導,部分村民在節假日充當蘋果園的講解員、引導員,有的村民做起了直播,還有的村民開始研究起了蘋果文創産品。

  易縣婦聯主席許新明説,遊客的到來讓不少村民更注重街道的衛生、庭院的美觀,基於此,婦聯進行了進一步引導,打造了美麗庭院示範街、美麗庭院精品戶,更加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山區群眾有更多幸福感。

  隨著生活的變化,牛崗鄉也流傳起了新的順口溜:青青小河邊,綠綠田野間;牛兒在山崗,紅紅蘋果甜……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