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環境》雜誌社評選去年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2021-04-15 09:2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潘旭臨)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的“2020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會14日在北京舉辦,“中國承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拜登做出重返《巴黎協定》承諾”等入選榜單。

  《世界環境》雜誌是由原國家環保局(現生態環境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83年聯合主辦的權威性環保綜合刊物。《世界環境》于2020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評選出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碳中和等內容的“2020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據悉,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包括:“中國承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明確2035年發展藍圖擘畫生態環境保護願景”、“科學研究新成果發佈,提升對生態環境安全風險和生態紅線認知”、“首個‘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慶祝活動在韓國舉辦”、“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全球氣象災害頻發”、“歐盟實施《歐洲綠色協議》《歐洲氣候法》,為綠色低碳目標護航”、“中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獲關注”、“拜登做出重返《巴黎協定》承諾”等內容,涵蓋了2020年度全球環境領域最主要的話題,涉及與環境相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

  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和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分別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修復”、“中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獲關注”和“拜登承諾重返《巴黎協定》”三個主題進行了解讀。

  在十大環境熱點中,有關中國綠色發展的內容備受關注。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表示,綠色發展將在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當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當前,走綠色發展之路已成為中國國家建設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未來五年,中國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將取得顯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持續減少;到2035年,中國碳排放達峰值後將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此外,2020年,人類普遍提高了對地球生態環境安全風險和生態紅線的認知,有關科研報告相繼發佈。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佈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顯示,近半個世紀,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8%。其中,淡水地球生命力指數監測了944個物種、3741個種群,覆蓋了包括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數量平均下降了84%,相當於自1970年起每年下降4%,相較于海洋或森林,其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更快。

  在十大環境熱點中,現任美國總統拜登關於氣候變化的作為被列入榜單。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2日,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做出在2021年1月20日重返《巴黎協定》的承諾。拜登説,“我們將團結全世界,推動取得更大更快的進展,直面氣候危機”。拜登宣佈回歸《巴黎協定》,讓美國與《巴黎協定》之間出現了轉圜的餘地,給重塑全球氣候變化治理帶來新機遇。

  賈峰表示,雖然道路曲折,但是人類正積極應對全球資源環境挑戰和各類全球環境問題,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實現人類綠色發展。從“2020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可以看出,守護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