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主播海霞説黨史:現存最早中國共産黨入黨誓詞為什麼會有錯別字?丨紅色印記第 集

2021-04-05 20:22: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字號

  用聲音刻錄百年記憶,我是革命文物講述人、主持人海霞。我講述的文物是現存最早的入黨誓詞。在這張早已看不出原本顏色的布片上,右手邊自上而下豎寫著“中國共産黨黨員賀頁朵,地點北田村”等15個字,正中從右到左寫著“ 犧牲個人,言(嚴)首(守)纟必(秘)蜜(密), 階級鬥爭,努力革命,伏(服)從黨其(紀),永不叛黨”;正中最上方是“C.C.P.”3 個英文字母,也就是中國共産黨的英文縮寫;最左邊是豎體的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五號。

  △賀頁朵的“入黨誓詞”

  這份入黨誓詞,正是普通農民在爭取翻身解放的艱難歷程中堅定跟黨走的歷史見證。原件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複製品在井岡山博物館展出。

  《秋收起義》電影壓混:

  毛澤東:在井岡山下有一個叫三灣的地方,我們這支部隊要來一個整編,只要隊伍不散,紅旗不倒,這樣我們這塊小小的石頭,就總有一天會甩出去,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在這裡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尹靜説,三灣改編是我們黨建軍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變,在政治上和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擴大黨的組織,毛澤東非常重視在工農出身的戰士中間發展黨員。

  尹靜:入黨儀式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樣的儀式,不僅使入黨程式更加規範,也可以使我們的黨員更加堅定黨性信念。

  時年41歲的賀頁朵,是江西省永新縣北田村的一位普通農民,家境貧寒,十幾歲就依靠幫人榨油打短工為生。

  當時,黨領導土地革命,農民分得土地、翻身解放的現實,讓他明白:中國共産黨是為工農謀利益的。在這樣的革命洗禮中,他的心慢慢的跟黨貼在了一起。今年已經82歲的賀頁朵的孫女賀常媛回憶,爺爺曾向她講述過接觸地下黨員賀龍雪時的場景。

  賀常媛:我爺爺覺得(賀龍雪)這是個好人,我爺爺就向他表示説我願意為共産黨做事,我願意為勞苦大眾做事。

  △在榨油坊舊址內的賀頁朵介紹

  信仰的種子一旦種下,就會迅速生根發芽。賀頁朵下定決心,黨指向哪兒,我們就打向哪兒。“三打永新”、“九打吉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為幫助紅軍蒐集和傳遞情報,他冒著生命危險,把自己家的榨油坊當作了紅軍的聯絡點,為紅軍運輸糧食、食鹽和彈藥。由於表現出色,1931年1月,永新縣的黨組織批准了他的入黨申請。

  尹靜:當時由於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中央蘇區的環境非常險惡,在入黨誓詞上署名,勢必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危險。但是賀頁朵還是毅然在誓詞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顯示出他對黨的忠誠和對革命的堅定信念。

  △榨油坊舊址照片

  江西冬日的夜透骨生寒,小小的油坊中,卻如春天般溫暖,油燈的橘色燈光填滿了整個房間,賀頁朵把入黨誓詞寫在紅布上,更刻在了心裏。

  賀頁朵孫子 賀佐武:就是要冒著全家人殺頭的危險,但是我爺爺他就不怕,他説他把個人交給了黨。

  △賀頁朵的孫子賀佐武、孫女賀常媛和重孫陳濤(從左往右)在榨油坊舊址參觀榨油坊老照片以及一些革命照片

  男播音效: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犧牲個人,嚴守秘密, 階級鬥爭, 努力革命,服從黨紀, 永不叛黨。

  在這份24個字的入黨誓詞中,有6個錯別字格外引人注目。中共永新縣委史志辦主任彭朝勝介紹,由於條件有限,當時,只準備了一塊紅布,入黨介紹人發現有錯別字,要再寫也沒有布了,所以就將錯就錯,就把這個作為入黨宣誓書的誓詞。

  彭朝勝:裏面有錯字,它更體現這份入黨誓詞的真實性,真實性,為什麼呢?他本人識字不多,他能夠把這個入黨誓詞寫下來,他不會寫的字就用其他字去代替,這更顯得這份入黨誓詞是他親手所寫;第二是他本人的樸素的思想的真實寫照,他受黨的教育,他把這6條記得清清楚楚,記在布上,印在腦海裏,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去實踐,從而真正去體現一個共産黨員的革命性,他只想著個人為黨奉獻什麼,為國家做些什麼,從裏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老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1933年9月,國民黨反動派調集了5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部隊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踏上兩萬五千里長征之路。

  遺憾的是,在長征前的一次戰鬥中,賀頁朵身負重傷,無法跟隨大部隊一起轉移,他便留在永新縣繼續堅持鬥爭。他的入黨介紹人臨行時囑咐他,要對自己的黨員身份保密,對任何人都不能説,包括你的親人,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下,他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雖然面臨著生死考驗,他一直嚴守著對黨的承諾。

  △榨油坊舊址內的榨油機

  誓言無聲,初心永駐!為了不被敵人發現,賀頁朵將入黨誓詞用油紙層層包裹,然後把它放在自家榨油坊的屋檐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把入黨誓詞取下來,一筆一劃撫摸,一遍一遍誦讀,仿佛隊伍從不曾離開。

  賀頁朵孫女 賀常媛:把這個入黨宣誓書視為命一樣的把它保存起來了,這是他的命根子。他經常想念黨,默默地看自己的入黨宣誓書,他是抱著永遠跟黨走,永遠為革命犧牲的思想準備。

  17年彈指一揮間。1951年,中央派慰問團到曾經的革命根據地進行慰問,在到達永新縣的時候,得知消息的賀頁朵顫抖地拿出自己珍藏的入黨誓詞,交到慰問團負責人的手上,最後交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保管,這份誓詞也成為現存最早的入黨誓詞。

  △尹龍喬丹在井岡山博物館向小學生講解賀頁朵當年的革命故事

  90後講解員:我是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講解員尹龍喬丹,出生於1992年。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我,從小就聽長輩講了很多有關井岡山的革命故事。曾有一段時間,對我來説,理想與信念還是非常遙遠的詞彙。在講述這份由賀頁朵用生命保存下來的入黨宣誓書時,我才明白,“信念”原來就是腳踏實地為了心中的目標持之以恒,而“理想”就是努力拼搏,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斷付出。這兩個詞對於今天的我來説也是如此珍貴,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保存于井岡山博物館內的賀頁朵的入黨誓詞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産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偉大復興,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記錄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紅色故事、一個個繼往開來的歷史瞬間,是中國共産黨披荊斬棘、砥礪奮進最好的見證。

  建黨百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聯合推出《紅色印記——百件革命文物的聲音檔案》,在中國之聲和總臺央視新聞、雲聽、央廣網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推出。100位講述人,用“最美聲音”刻錄百年記憶。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