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史明理】賡續“生動教材”中的精神血脈

2021-04-02 23:43: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革命文物不著鉛華,最質樸的模樣還原著共産黨人最真實的生活,記錄著革命先輩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訴説著革命年代最令人感奮的紅色故事和最刻骨銘心的奮鬥歷程。它從歷史深處走來,從烽火記憶中走來,散發著時光浸潤的暗香,鐫刻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它連著共産黨人剪綵勝利、開闢未來的偉大情懷與夢想,舒展著崢嶸歲月的恢宏氣象、澎湃著英雄兒女的凜然豪氣、重現著光輝征程的星火榮光,蘊含豐富、鮮活生動,不僅僅是鉤沉歷史的呈現,更是精神上的對接與鼓舞。我們當賡續“生動教材”中的精神血脈,凝聚奮鬥力量。

  點亮思想燈盞,賡續優良傳統。毛主席打了73個補丁的舊睡衣、周恩來的舊圍巾、陳潭秋用過的茶壺……革命文物不是過時的陳跡,記錄著革命先輩的生活軌跡,更承載著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從革命先輩留下的生活用具、手稿、票據中,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崇高品質,他們用最樸實的方式過著最簡單的生活,用最務實的作風開創最崇高的事業,甘做革命事業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黨的發展歷程中留下永遠發光的“思想燈盞”。過生活求至簡,幹工作重務實,這是老一輩共産黨人的生動寫照。廣大黨員幹部當在“思想燈盞”的引領下,秉持求真務實、務求實效的工作方法,堅持高度負責、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延續革命先輩的思想路線和硬實作風,讓“紅色種子”長出勤勉務實之果,不慕虛名、不發虛聲、不做虛功,以實幹為榮、用實績説話,續寫新榮光。

  架設歷史鏡頭,重溫奮鬥歷程。“青山留名史,烽火淬英豪”。一雙破舊的草鞋、一盞昏黃的油燈、一枚小小的印章、一把銹跡斑駁的駁殼槍……陳列的革命文物勾勒出共産黨人為革命事業而不懈奮鬥的剪影。革命文物架設起“歷史鏡頭”,重溫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氣壯山河的畫卷上是為偉大事業而砥礪奮鬥的英雄群像,是堅如磐石的革命主義精神。烏蒙磅薄的萬里長征,彰顯著共産黨人“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昂揚鬥志;衝入敵陣的奮不顧身,書寫著他們“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家國大愛。橫渡于風大浪高的江面、跋涉于地勢崎嶇的陡壁、穿行于銀裝素裹的雪山、置身於槍林彈雨的險境,身處的環境越是險惡,他們的信念就越是堅定,歷經了戎馬倥傯的歲月,革命先輩在戰火中兌現了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作為黨員幹部,為黨為國奮鬥是一輩子的事業,在奮鬥中創造歷史,更要在奮鬥中開闢未來。我們當凝聚起不懈前行的力量,吹響戰鬥號角,奮進嶄新征程。

  書寫春秋初心,見證魚水深情。“半條被子”感溫暖,“一條心”裏見深情;“油燈燈芯”放光芒,“一顆心”裏燃火種。共産黨人與人民血脈相通、真情相融,在風雨同舟、胼手砥足的奮鬥中走過了百年。革命戰爭年代,共産黨人在面對強敵時,攻如猛虎、勢不可擋;在護佑人民時,守如泰山、威武不屈,用使命照亮生命,亦用生命踐行使命,將胸膛迎向戰場、將鐵拳擊向敵人、將熱血灑向大地,以拳拳護民的赤子之心與崇高精神留照汗青。時間是最忠實的見證者,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化,卻也見證了始終不變的深厚情懷。“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共産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始終不變。這份初心在歲月的摩挲中愈加透亮,厚植“人民至上”的生命底色。入黨時舉起的手,握緊的是保家衛國的責任,高舉的是為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使命,這是一輩子都不能放下的“手”,一輩子都要牢記於心中、用行動去踐行的初心。無論何時,初心不會被動搖,永遠滾燙、一生熾熱;初心不會被磨滅,永遠充滿力量。

  “民之魂,文以化之;國之魂,文以鑄之”。革命文物是發光的燈盞、定格的鏡頭和寫在春秋裏的初心,是紅色基因庫和精神營養劑,是共産黨人的精神載體。歷史塵埃掩蓋不了革命文物的精神光芒,它是中華民族永不枯竭的滋養源泉,我們要把革命文化保護好、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為嶄新的奮鬥征程注入強勁的精神力量。(作者:郭素嬌)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