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丨在華外企若被美西方政客裹挾將得不償失

2021-04-02 13:0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這幾天,大型採棉機在中國新疆廣闊棉田裏工作的視頻走紅網路。這是對所謂新疆採棉業存在“強迫勞動”謠言的最有力回擊。那些盲目跟風抵制新疆棉花的企業,應當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要淪為美西方反華勢力的政治工具。

  在商言商。對企業而言,不用新疆棉花,本身就不是一筆好生意。當前,新疆棉花産量佔到全球總産量約20%,已經深入全球供應鏈,尋求其替代品並不容易。今年1月,美方宣佈禁止進口來自新疆的棉花以及所有使用新疆棉花生産的産品後,各大跨國品牌的供應鏈就承受了不少壓力。因為不管是選擇新的供應商,還是應付所謂的檢查,對企業而言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成本增加。《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稱,為了獲得棉花,相關公司幾乎肯定需要從新疆採購。

  事實上,新疆棉花是不愁銷路的。新疆長絨棉的品質位列世界第一梯隊,有好産品在手,且背靠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新疆棉花並不缺訂單。更何況,全球優質棉花的産量有限。抵制新疆棉花,很可能導致全球産業鏈的混亂以及農産品價格的異常波動,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最終受損的還是企業自身。

  更重要的是,外資企業基於謊言抵制新疆棉花的行為,破壞了其品牌形象和中國消費者的好感度。這種傷害對相關企業來説,將是更深層、更長期的。

  對跨國企業來説,規模巨大且潛力無限的中國消費市場,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的率先復蘇,讓不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際服裝巨頭得以喘息。

  以1981年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運動品牌耐克為例,2020財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營收上漲了8%。耐克在發佈財報時寫道,“第四財季,大中華地區的表現幫助耐克抵消了部分在全球範圍內(因疫情影響)遭受的意外損失”。另外,處於此次新疆棉花風波中心的瑞典快時尚巨頭H&M同樣需要中國市場。中國是該公司全球五大目標市場之一,2020年中國市場佔到其全球銷售額的5.2%。

  從哪採購原材料,企業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然而,如果不明就裏淪為政治陰謀的犧牲品,可就得不償失了。要知道,因抵制新疆棉花損失真金白銀的,不是那些西方反華政客,而是企業自己。

  中國市場始終是開放的,中國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始終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創造良好環境,但絕不能接受一邊在中國賺錢、一邊抹黑中國。

  外界注意到,H&M近日發了個聲明,稱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表示致力於重新獲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若真是這樣,H&M就應該拿出誠意與行動,而不能只是做做口頭上的公關活動。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停止抵制新疆棉花,是相關跨國企業當下最應該做出的決策調整。(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