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耕“農家樂”需下“苦功夫”

2021-04-01 10:5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農家樂”作為鄉村第三産業的一部分,因其鄉村特色的飯菜、樸實的待客及物美價廉的消費,一直頗受消費者歡迎。不過,近年來有些“農家樂”遇到了發展瓶頸,開始面對客源方面的問題。

  這裡面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因素,還有市場競爭的原因。現在民宿業發展較快,以其良好的環境、優越的條件、精細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農家樂”的生存發展空間。即便如此,有些“農家樂”還應多找一找自身原因。

  比如,有的“農家樂”缺乏科學論證,不顧當地客源少、消費水準不高等實際情況,純屬盲目開工;有的“農家樂”缺乏特色,除了幾張木桌子、長板凳、大土炕,剩下就是吃,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缺乏富有鄉土氣息的遊玩、體驗項目。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個別“農家樂”經營者不懂經營,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土雞土豬,沾上“土”氣就貴得離譜;純天然、無公害,貼上綠色標簽就敢漫天要價。而且,服務跟不上,價格猛上漲,完全沒了農家的質樸,傷了遊客的心,斷了自己的路。

  並非“農家樂”都在走下坡路,有的從開辦到如今一直紅紅火火,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浙江開化的龍門村,全村53家“農家樂”,幾乎天天爆滿;陜西關中地區的袁家村,62戶人家有50多戶開辦“農家樂”,靠的就是文化品牌、特色品牌和管理品牌。

  放鬆休閒哪去,鄉土田園最愉悅。應該説,“農家樂”依然是都市一族釋放壓力、回憶鄉愁的休閒選擇。繼續深耕“農家樂”,讓它變成“市民樂”“農家富”,還需要下一番功夫。

  從政府部門層面看,在鼓勵扶持的同時應做好引導和管理,不能放任自流。要幫助相關鄉村做好論證,不能盲目開工,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結合當地消費水準和地理環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切實把好入口關。

  從經營戶來講,要用心經營。看似一個“農家樂”,其管理不亞於正規酒店。客房的衛生、飯菜的品質、服務的態度,都可以看出經營戶的品質和作風。小細節可以吸引回頭客,也可能起反作用。

  同時,不要盲目複製別人的經驗。吃農家飯,賞田園景僅是其中一個部分,大家更渴望那種體驗式的活動和個性化服務。要挖掘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的潛力,把自己的小院子與當地的大環境融合起來,打特色牌、走優勢路。

  總之,要有創新意識,服務理念、就餐飲食、旅遊項目等都要創新,讓遊客每次都有新鮮感、體驗感和幸福感。相信只要用好“特色品牌”“良心服務”,就能讓更多消費者走進“農家樂”。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現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