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老鐵食堂”,社區居民的“心頭好”(消費視窗讓社區生活更加便利②)

2021-03-31 10:4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在江西南昌市西湖區南站街道鐵路二村社區鄰里中心的“老鐵食堂”,幾名老人正在買飯菜。陳文萍攝

  核心閱讀

  社區食堂不僅解決了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的用餐難題,還撬動多元化養老服務,讓老年人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伴隨著油煎聲,色香味俱全的油條出鍋了。

  3月18日早上7點,位於江西南昌市西湖區南站街道鐵路二村社區鄰里中心的“老鐵食堂”菜品窗口前,來買早餐的人排起了長隊。

  “油條看著酥脆、吃著噴香,價格也便宜,只要一元一根。”住在附近的黃永蘭幾乎每天都會來這買早餐,“食堂是開放式後廚,隔著玻璃,就可以看到飯菜生産的全過程,吃得安心、放心、舒心。”

  近年來,不少居民小區同鐵路二村社區一樣,逐漸開辦了一批服務居民的社區食堂,面積雖然不大,但物美價廉、就餐便利,有效解決了附近居民的用餐問題。

  食堂顧客盈門

  “以前,幾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時間來做飯。現在有了食堂,我就徹底‘解放’了”

  3月18日中午時分,家住“老鐵食堂”對面鐵路二村37棟的84歲居民羅美菊給自己和老伴點了一份粉蒸肉、一份紅燒茄子。“以前買菜、洗菜、切菜、煮飯、炒菜,幾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時間來做飯。自從有了食堂,我就徹底‘解放’了。”羅美菊説。

  “南鐵生活區共有60歲以上老人5000余名,佔總人口的30%,僅鐵路二村社區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248名,其中很多是空巢、獨居、失能老人。”南站街道黨工委書記廖小兵介紹道,社區幹部入戶徵求意見時了解到,轄區許多老人被“做飯難”的問題困擾多年,家裏只有1—2個人,做多了怕浪費,做少了太單調,對建設社區食堂的需求十分迫切。

  “去年上半年鐵路二村社區鄰里中心剛建成,社區就讓我們投票表決該中心的使用方式。包括我自己在內的40%的人投了建社區食堂,在林林總總十幾項需求中排在第一位。”今年71歲的社區居民葉金漢對這次投票印象深刻。

  2020年7月24日,社區食堂正式營業了。在運營之初,食堂並沒有確定名字,叫鐵二食堂、愛心食堂、老年食堂的都有。後來南站街道開展了一次食堂徵名活動,一週時間徵集了30多個名字,初步篩選出10個名字後,通過網路投票最終確定為“老鐵食堂”。

  “叫‘老鐵食堂’有雙重寓意,一是因為這裡是鐵路生活區,鐵路職工多,二是因為‘老鐵’也是鐵哥們的意思,寓意社區鄰里和諧、關係融洽。”葉金漢説。

  食堂的開業,將好事辦到了群眾心坎裏。“如今看到食堂每天顧客盈門,真讓人感到欣慰!”廖小兵説。

  合力破解難題

  引進第三方市場化運營,通過政府部門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讓老百姓吃上可口飯菜的同時感覺到實惠

  社區食堂雖然不大,但要辦好不容易。廖小兵告訴記者,辦好社區食堂要解決不少問題——

  相關證照怎麼辦?“老鐵食堂”成立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證照辦理問題。“一開始,因為場地面積狹小,難以單獨配置消毒間、操作間、切配間等,很難符合監管要求,街道辦了解情況後,出面幫我們跟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及時調整佈局,加快了辦證進度。”“老鐵食堂”負責人熊壯壯回憶道。

  運營資金從哪兒來?“完全靠政府部門資金補貼,這樣的食堂不可持續,所以我們引進第三方市場化運營,通過政府部門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按照‘政府部門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讓老百姓吃上可口飯菜的同時感覺到實惠。”廖小兵説。

  現在,社區對“老鐵食堂”免費提供場所,不收租金,但水電氣、人員工資等費用由餐飲企業自行承擔。60歲以上的老人憑卡消費,享受八折優惠。

  目標定位準不準?一開始,“老鐵食堂”的目標消費群體就是老年人,但後來經過走訪發現,社區還有數量龐大的上班族、不會做飯的年輕人、家裏有娃沒時間做飯的雙職工家庭等,他們也有就餐需求。如何在滿足老年群體需求基礎上,更多更好輻射社區其他人群,同時又不給食堂帶來額外的資金負擔,成為一個待破解的難題。好在經過整合區裏、街道、社區以及其他社會支援力量的資金,這個問題平穩解決了。現在,社區食堂也面向中青年人提供餐飲。

  3月18日中午時分,在附近超市上班的魏瑋買了兩份菜,豆泡燒肉配青菜,一葷一素,只要13元。雖然不住在這個社區,但魏瑋每天中午都在這兒用餐,“乾淨衛生便宜,吃完還能回辦公室睡會午覺。”

  據熊壯壯介紹,食堂運營以來,沒有做過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僅靠居民們的口口相傳就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截至今年3月中旬,食堂每天接待量達到400余人,辦理充值卡2794張,已經激活使用的有2165張,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周邊獨居、空巢、行動不便的老人和部分附近職工吃飯難的問題。

  “今年元宵節,我們推出‘大菜預訂’服務,準備了汗蒸雞、紅燒扣肉兩道菜,專門提供外賣服務,一經推出就預訂了70多份。”熊壯壯表示,未來計劃每週推出一道主題菜品,讓不會做飯的年輕人在家也能吃上大餐。

  記者了解到,與其他營利性質食堂不同的是,作為一家社區食堂,“老鐵食堂”吸引了一大批志願者提供志願服務。“我們每天都會在小區業主群裏發佈功能表,遇到颳風下雨等天氣,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通過電話提前點菜,社區的志願者會免費將飯菜送到家中。”熊壯壯告訴記者。

  撬動社區服務

  在這裡,不僅飽了老人們的胃,也暖了老人們的心

  隨著到“老鐵食堂”就餐的社區居民越來越多,“老鐵食堂”逐漸成為社區居民特別是老人們的活動中心。在這裡,不僅飽了老人們的胃,也暖了老人們的心。

  “我們經常一起練習書法,每次練習完就到食堂一起聚餐,每個人點一個菜,大家邊吃飯邊交流寫字心得。”社區居民蔡心浩、郭漢民、馬助民是“老鐵食堂”的常客,不僅常在這裡會好友,還結識了一些新朋友。

  “今天太高興了,是我最高興的一天!”去年重陽節,102歲高齡的張繼風在歡樂喜慶的氛圍中,不時地對鄰桌老人説。當天,家住鐵路二村的10余名90歲以上的老人被請來品嘗蛋糕、壽桃和壽面,在“老鐵食堂”度過了一個多彩的重陽節。為老人集體過生日,是南站街道鐵路二村社區基於“老鐵食堂”這個平臺,推出的一項敬老普惠措施。

  從吃飯延伸到聚會、祝壽等功能,離不開社區設立的“高齡老人生日關懷基金”的支援。廖小兵説,設立這個基金項目的初衷,是因為許多老人不僅需要衣食無憂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心靈的溝通和精神的撫慰。“我們就以食堂為紐帶,定制適合老人的低糖、健康美食,邀請社區內高齡老人來集體過生日。”

  據了解,西湖區還以社區食堂為支點,構建“黨群服務365”城市黨建服務體系,提供“愛心義剪”“愛心義修”等服務,並著手建設集康復保健室、心理諮詢室、書法閱讀室、休閒娛樂室等功能為一體的“頤養之家”,撬動多元化養老服務,使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延伸閱讀

  社區食堂共建共用

  近年來,社區食堂為何在全國遍地開花,加速發展?原因之一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朱迪看來,人口老齡化將為社會發展帶來諸多挑戰,要破解居家養老需求和服務供給間日益突出的矛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社區食堂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近年來,越來越多社區食堂採取“政府部門引導 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引入第三方運營商,其中既有具有品牌影響力、多元化發展的專業團餐公司,也有專注社區養老的專業公司,主動進入社區餐飲並專注服務社區這一細分市場的公司也已出現。

  在北京、上海、安徽、廣東、重慶、青海等被列入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省份,除了財政資金支援,還有諸如街道社區免費為養老助餐機構提供用房、給予稅收優惠等政策。

  在上海,運營社區食堂的企業,有的用“中央工廠 中心廚房 網路平臺 社區配送”的全新模式攤薄成本,通過堂吃、進單位和商務樓送團餐等方式開展多元化經營。

  在山東濟南,當地鼓勵探索多元化的就餐服務方式,具有中央廚房且連鎖化經營管理的社會餐飲企業,可在其直營連鎖店設立長者助餐窗口,增加適合老年人的菜品等,方便老年人就餐。

  社區食堂的公益屬性決定了其不能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不能用簡單的投資回報率去衡量。這意味著,要實現價廉物美,做到盈虧平衡,就要在用餐人員劃定和運營模式上挖掘潛力、增加供給,寫好共建共用大文章。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