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開局新氣象,中國經濟亮出“硬核”答卷

2021-03-28 12:01:00
來源:中國網 丨
字號

  韓文龍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月—2月份的經濟數據,總體來講中國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亮出了“硬核”經濟答卷。

  從經濟主要指標看,固定資産投資在數量上實現了穩定增長,在結構上實現了優化,尤其是高技術投資增長較快。消費保持了良好增速,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增強。進出口逆勢超預期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持續改善,美國重回中國出口第一大市場地位。經濟社會運作效益良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恢復性增長,其中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勢良好。CPI同比下降0.3%,説明物價持續保持穩定;同時PPI同比上漲10%,説明工業領域投資活躍,需求旺盛。與上年同期相比,城鎮調查失業率同比回落,就業形勢逐漸趨好。另外,依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財政收入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1月—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805億元,同比增長18.7%,也從側面説明瞭中國經濟基本面繼續保持穩中向好趨勢。

  1月—2月份,中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原因,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與市場經濟競爭優勢的慣性作用外,還包括三方面原因。

  一是國內疫情有效控制後,中國經濟加速實現恢復性增長。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民間投資、工業領域投資等增速較快,市場需求回暖後企業復工復産規模不斷擴大,服務業快速恢復形成了“補長效應”,消費穩定增長穩住了內需,就地過年等保持了企業訂單的及時交付。

  二是國外需求逐漸好轉,帶動了進出口快速擴張。全球疫情逐漸好轉,世界經濟增長預期逐漸明朗,美國、歐盟、東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對中國的進出口規模超預期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1月—2月份中國進出口的超預期增長。

  三是新動能和新活力持續發力,加速實現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從主要經濟數據來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尤其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和數字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網上零售持續增加,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佔總貿易的比例為61.6%;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應該理性看待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增長趨勢。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高質增長是要素、制度、國內國際市場和發展階段的超大規模需求等共同推動。但同時,在短期內也應該看到可能影響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例如國際環境的變化、地緣政治的衝擊、疫情防控任務的艱巨、支援消費的收入增長緩慢、CPI和PPI增長的分化、金融市場和地方債務中的潛在風險等,都是我們需要積極面對的挑戰。

  在中國共産黨建黨一百週年之際,“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以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我們有信心高品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交出一份更加“硬核”的經濟社會發展答卷!(責任編輯:王鑫)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