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青網評:夯實基建,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2021-03-28 12:01: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重心轉移,初心不移。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開發佈,明確提出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八年奮鬥,奇跡始成。一個共識越發清晰: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何謂銜接?何以銜接?這份《意見》給出了清晰的時間表、紮實的路線圖——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到2035年,脫貧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

  鄉村要振興,基建要先行。《意見》釋放的政策利好裏,“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格外引人注目。其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年)》中已經指出了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仍然是農業農村,主要表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等方面。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千百年來,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影響貧困戶生産生活和脫貧致富的難點與痛點之一,基礎設施建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這些年來,貧困地區地覆天翻的變化,首先就凸顯在農村基礎設施的“硬體升級”上。路寬了、網通了……日子自然就暖起來了。

  夯實基建,説白了,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決不能落下農村”。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有助於補齊鄉村發展短板。《意見》提出,重點謀劃建設一批高速公路、客貨共線鐵路、水利、電力、機場、通信網路等區域性和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按照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一部署,支援脫貧地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基建短板補上去,將生産活力激發起來。此外,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生活條件、與城市接軌的公共服務,亦是招才引智的硬體標配。

  另一方面,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有助於為鄉村振興夯實根基。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轉向實現鄉村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要振興,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一環。建立在基建完善基礎之上的現代市場體系亦十分重要。《意見》提出,推進脫貧縣“四好農村路”建設等,加強脫貧地區農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統籌推進脫貧地區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支援脫貧地區電網建設和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實施。這些工作,事關市場要素在農村的自由有序流動。人居環境、道路、水利、物流、電力等,既是鄉村振興的硬體,亦是美好生活的硬體。

  鄉村振興,大國之基。穩政策、防返貧、固成果,把基礎設施建設這道工序夯實,必能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鄧海建)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