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發揮最強優勢 實現綠色發展
提起海南,你會想到什麼?首先是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這是海南“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其次是全國唯一的自由貿易港,這是海南建省以來迎來的最大發展機遇。兩者有何關係?海南建設自貿港,被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海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打造生態環境一流的自由貿易港。
提升生態自覺
春節期間,來自北京的“候鳥”老人于振華每天都會約著朋友們到海南省臨高縣新盈鎮彩橋紅樹林保護區,拍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曾在海南絕跡20多年。現在每年冬天都來,我們都見怪不怪了。”彩橋紅樹林保護區所在地和貴村村委會副主任陳好國告訴記者,保護區內鳥類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經記錄了150多種野生鳥類,包括勺嘴鷸、黃嘴白鷺、紅原雞等珍稀瀕危物種。
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和海南觀鳥會剛剛結束了今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記錄了65種30700隻水鳥,是歷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中記錄到水鳥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次。通過退塘還濕和灘塗造林等生態修復措施,海南濕地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現有濕地總面積32萬公頃,大量候鳥選擇把海南作為越冬目的地。
年近60歲的和貴村村民林幹明見證了當地生態環境從好變壞再變好的歷史進程。“以前我們這裡全都是紅樹林,一邊聽著鳥兒唱歌,一邊撈魚、趕海,生活愜意。”林幹明説。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當地村民砍伐紅樹林,圍塘養魚養蝦。幾年過去,海水水質變差、颱風襲來海水倒灌、水田不斷沙化……
臨高縣改變發展戰略,決定打造彩橋紅樹林保護區,補種紅樹林,恢復海洋生態環境。通過多年努力建設和保護,彩橋紅樹林保護區面積達到5000多畝,紅樹林可以抵擋風浪,就如海灘上的“長城”和“衛士”。
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認為,和貴村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不僅在於對生態規律的尊重,更在於其抓住了人的因素。
202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海南將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海南樣板。
海南人民與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成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者。
嚴格制度保護
不久前,海口市江東新區的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剛完工。“來我們這裡的遊客少不了吃、住、行、娛等消費需求。”附近村民林書發説,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當地傳統旅遊業注入新的活力。
“好的環境才是最大的本錢。”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沙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馮錦鋒深有感觸。通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沙美村推進沙美內海全面退塘還林還濕,先後清退魚塘蝦塘復植紅樹林600余畝,新種紅樹6萬多株,形成了以紅樹林保護為主的濕地生態區,恢復生態和景觀功能的村莊煥然一新。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説,海南生態環境好並不等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好,要正確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高水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要發揮“多規合一”引領發展和對資源配置的指導、管控作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多規合一”展廳,規劃藍圖清晰劃出生態保護紅線:省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面積11535平方公里,佔陸域面積的33.5%;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佔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把全省當作一個整體,海南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相互融合,生態紅線貫穿“多規合一”改革的全過程。
在“多規合一”的統籌引領下,海南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出臺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海南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決策與舉措。
“未來,海南生態環境保護要注重制度整合創新,統籌協調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制度整合創新,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毛東利説。
走上可持續發展路
堅決不做“房地産加工廠”、生態核心區域不再考核GDP……海南駛入了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日前,為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推廣2021年行動計劃》,今年全省計劃推廣2.5萬輛新能源汽車。2019年,海南省出臺《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成為首個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車目標的省份。海南連續多年舉辦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還積極用好自貿港政策,吸引外資生産企業落地,形成全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和産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海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海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6.2萬輛,佔比達4.2%,高出全國平均水準約2.4個百分點。
近年來,海南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系統謀劃實施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新能源汽車推廣、“禁塑”等標誌性工程,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等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
去年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規定》開始實施。海南省不但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還將持續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打造千億元級的生物降解産業鏈。
今年1月1日起,海南全省16座生活垃圾填埋場一律停止運作,所有垃圾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處理,關停全省所有垃圾填埋場的海南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垃圾零填埋、全焚燒省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項“長跑”運動,海南站在了新的起點上。跑出一條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海南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記者 潘世鵬
提起海南,你會想到什麼?首先是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這是海南“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其次是全國唯一的自由貿易港,這是海南建省以來迎來的最大發展機遇。兩者有何關係?海南建設自貿港,被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海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打造生態環境一流的自由貿易港。
提升生態自覺
春節期間,來自北京的“候鳥”老人于振華每天都會約著朋友們到海南省臨高縣新盈鎮彩橋紅樹林保護區,拍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曾在海南絕跡20多年。現在每年冬天都來,我們都見怪不怪了。”彩橋紅樹林保護區所在地和貴村村委會副主任陳好國告訴記者,保護區內鳥類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經記錄了150多種野生鳥類,包括勺嘴鷸、黃嘴白鷺、紅原雞等珍稀瀕危物種。
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和海南觀鳥會剛剛結束了今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記錄了65種30700隻水鳥,是歷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中記錄到水鳥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次。通過退塘還濕和灘塗造林等生態修復措施,海南濕地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現有濕地總面積32萬公頃,大量候鳥選擇把海南作為越冬目的地。
年近60歲的和貴村村民林幹明見證了當地生態環境從好變壞再變好的歷史進程。“以前我們這裡全都是紅樹林,一邊聽著鳥兒唱歌,一邊撈魚、趕海,生活愜意。”林幹明説。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當地村民砍伐紅樹林,圍塘養魚養蝦。幾年過去,海水水質變差、颱風襲來海水倒灌、水田不斷沙化……
臨高縣改變發展戰略,決定打造彩橋紅樹林保護區,補種紅樹林,恢復海洋生態環境。通過多年努力建設和保護,彩橋紅樹林保護區面積達到5000多畝,紅樹林可以抵擋風浪,就如海灘上的“長城”和“衛士”。
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認為,和貴村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不僅在於對生態規律的尊重,更在於其抓住了人的因素。
2021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海南將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海南樣板。
海南人民與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成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者。
嚴格制度保護
不久前,海口市江東新區的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剛完工。“來我們這裡的遊客少不了吃、住、行、娛等消費需求。”附近村民林書發説,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當地傳統旅遊業注入新的活力。
“好的環境才是最大的本錢。”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沙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馮錦鋒深有感觸。通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沙美村推進沙美內海全面退塘還林還濕,先後清退魚塘蝦塘復植紅樹林600余畝,新種紅樹6萬多株,形成了以紅樹林保護為主的濕地生態區,恢復生態和景觀功能的村莊煥然一新。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説,海南生態環境好並不等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好,要正確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高水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要發揮“多規合一”引領發展和對資源配置的指導、管控作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多規合一”展廳,規劃藍圖清晰劃出生態保護紅線:省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面積11535平方公里,佔陸域面積的33.5%;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佔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把全省當作一個整體,海南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相互融合,生態紅線貫穿“多規合一”改革的全過程。
在“多規合一”的統籌引領下,海南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出臺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海南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決策與舉措。
“未來,海南生態環境保護要注重制度整合創新,統籌協調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制度整合創新,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毛東利説。
走上可持續發展路
堅決不做“房地産加工廠”、生態核心區域不再考核GDP……海南駛入了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日前,為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推廣2021年行動計劃》,今年全省計劃推廣2.5萬輛新能源汽車。2019年,海南省出臺《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成為首個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車目標的省份。海南連續多年舉辦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還積極用好自貿港政策,吸引外資生産企業落地,形成全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和産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海南省工業和資訊化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海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6.2萬輛,佔比達4.2%,高出全國平均水準約2.4個百分點。
近年來,海南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系統謀劃實施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新能源汽車推廣、“禁塑”等標誌性工程,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等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
去年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規定》開始實施。海南省不但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還將持續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打造千億元級的生物降解産業鏈。
今年1月1日起,海南全省16座生活垃圾填埋場一律停止運作,所有垃圾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進行處理,關停全省所有垃圾填埋場的海南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垃圾零填埋、全焚燒省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項“長跑”運動,海南站在了新的起點上。跑出一條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海南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記者 潘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