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丨集思廣益開新局 代表熱議鄉村振興工作

2021-03-14 14:2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話題。這也意味著“三農”工作的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這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那麼,在“十四五”時期以及未來更長的一段的時間,我們將在哪些方向上發力,打好鄉村振興這場持久戰?農村、農業、農民又將有哪些新變化呢?

  今年,正逢“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被列為“十四五”時期和本年度的重點工作之一。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今年,鄉村振興成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重要目標,對於這個將會給未來中國産生深遠影響的戰略,代表委員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戴立忠説:“我覺得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延續,經過8年的脫貧攻堅,使9800多萬人擺脫了絕對貧困,下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最主要的抓手就是鄉村振興。一個是對擺脫貧困地區的各方面支援,包括産業幫扶、醫療幫扶、人才幫扶、就業幫扶等各個方面,使這些地區能夠真正産生內生增長的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周鐵根説:“鄉村振興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最關鍵的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在農業現代化方面,我覺得應該在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市場化生産經營機制上下功夫,使農村的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資本,農民變股東,使農業現代化充滿生機和活力,農民更加富裕富足。”

  按照“十四五”規劃,2021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年,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這項工作的“基石”,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都在農村,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夏更生説:“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做到責任不留盲區、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四個不摘’要求,中央專門設立了五年過渡期,當然一些政策該調整、該優化、該延續的都要進行再創新,使政策對應于鞏固成果更加精準、更加務實、更加有效。”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和5年的過渡期,還有若干相關配套政策,讓很多來自基層的農民代表心中更有底氣。

  按照“十四五”規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其中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深化農業結構調整、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是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的三大關鍵步驟。

  全國人大代表杜延安説:“要做好發展文章,聚焦産業和人才兩個關鍵詞,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引進培育一批農産品深加工和食品製造企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農業一二三産農融合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徐淙祥説:“按照習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理念,指導‘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綠色農業種植和科學養殖結合起來,形成生態農業良性迴圈。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生態綠色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是指導農業發展的動力,要加強生物育種工作,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是今後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

  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對此也有著明確要求,要延長農業産業鏈條,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産業。

  全國人大代表王守聰説:“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一個重大課題就是要將小農戶與大市場,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相銜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建立專業化的、資訊化的,能給農戶能夠直接服務的體系;第二個就是要打造全産業鏈,讓小農戶能直接通過合作社,通過大企業進入市場。”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有著諸多的路徑,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也是“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的內容。下一步,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強化鄉村建設的規劃引領,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規劃引領的鄉村建設,是將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優化農業生産空間和鄉村生態空間等有機地結合,不搞大拆大建,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的新農村。同時,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工作千頭萬緒,人才培養和使用更是重要一環,對於這個難點,相關部門正在政策和措施上抓緊落實。

  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夏更生説:“要多措並舉解決鄉村人才問題,解決鄉村振興依靠誰來振興,為誰振興,這些問題要搞清楚。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在這些方面都會有一些具體舉措。打好鄉村振興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組合拳,來破解這些難題。”

  如何解決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和挖掘,一些地方已經開始進行有益的嘗試。

  全國人大代表宋殿宇説:“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保障,在這次村兩委換屆中著重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選好農村黨支部書記。下一步將緊緊扭住組織振興這個關鍵,築牢鄉村振興的戰鬥堡壘,不斷提升農村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足富裕。”

  鄉村振興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縮小城鄉差距。按照“十四五”規劃,下一步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政策體系,促進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完善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制度,進一步放活經營權。加強農業農村發展要素保障。健全農業農村投入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土地出讓收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援農業農村力度。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還要在鄉村建設上有突破,既要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又要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踏上新征程,奮鬥正當時。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在産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方面持續發力,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好藍圖就一定會成為美麗現實。

  製片人丨王惠莉 李作詩

  編輯丨毛初明

  攝像丨張玉虎

  責編丨溫娜 馬汝濤

  剪輯丨張文慶 邢永躍 鄭昱

  (編輯 黎佳易)

[責任編輯:李寧]